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凝寒天地一阳新,几树梅花独得春。
报答升平无可祝,辕门唯有献诗人。
这首诗《铙歌(其十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描绘了在严寒之中,天地间迎来了新的一阳,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几株梅花在冬日里独自绽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凝寒天地一阳新”,开篇即以凝重的寒气衬托出新生命的诞生,一阳指的是一年中的第一个阳气,象征着新的开始。“几树梅花独得春”,梅花在寒冷中盛开,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诗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报答升平无可祝”,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太平盛世,却无法直接表达祝福的心情,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局限或某种原因无法参与其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辕门唯有献诗人”,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只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代的赞美与敬意,凸显了文学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又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情感寄托,体现了陈恭尹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
不详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爰居避海潮,鸿雁乘朔风。
谁言万里翮,相聚仍南中。
截竹作凤鸣,声响犹雌雄。
而况耿介士,高视横霜空。
君自燕山来,吐气如云虹。
片言赴知己,长揖辞群公。
都门盛饯送,珠玉萃其躬。
故人有新句,愈工而不穷。
何因假羽翰,清啸此宵同。
翩翮词赋擅风流,早岁朝天已拜侯。
自请长缨来北阙,独提精骑赴南州。
旗常事业千秋定,闽越烽烟一战收。
三十登坛君更少,路人争识旧弓裘。
海接遥天万里清,十年旌旆是长城。
东南地遍甘棠树,父子名高细柳营。
马上龙腾论剑罢,酒间谈笑报诗成。
草茅愿见非今日,邂逅良宵倍称情。
丝丝微雨滴嵩台,僧舍逢君笑口开。
家世共为多难后,源流同自有妫来。
风生高论添茶碗,烛继馀欢入酒杯。
未信溪山久寥寂,一阳消息在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