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聂古柏的《题参政高公荒政碑》描绘了对一位名为高公的官员的赞美和敬仰。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高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与智慧,以及他所采取的措施对当地百姓生活的积极影响。
首句“庐山插天千仞青,明公高节逾棱层”以庐山的雄伟景象象征高公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高公道德品质的高度赞扬。接着,“西江月冷秋无际,明公此心清彻底”进一步强调了高公内心的纯净与清明,如同清澈的秋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厌梁道上豺虎多,手搏不待弓与戈”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高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与果断,无需借助武器就能解决问题,展现出他的领导力和决断力。
“前年魃虐遍南国,饥者以充僵者立”描述了前一年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导致南方地区饥荒蔓延,生者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死亡者的困境。这不仅体现了灾情的严峻,也突出了高公在此背景下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洪州父老遮道傍,上书乞留涕泗滂”描绘了百姓们对高公的感激之情,他们亲自上书请求高公留下,泪水如雨般倾泻,表达了对高公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丰碑大字记荒政,要使遗爱如甘棠”则点明了高公所实施的救灾政策和措施被铭记在丰碑之上,其恩泽如同甘棠树一般,长久地惠及后人。
最后,“我来观风闻此语,未见仪容心已许。愿公从此召赴中书堂,早为四海苍生作霖雨”表达了诗人对高公的钦佩之情,并希望高公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如同及时雨一般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高公事迹的叙述和赞美,不仅展现了元代社会的现实状况,也体现了人们对公正、勇敢、仁慈等美德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