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熙画水壁

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

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

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

后人不及门,有口安足议。

劣得蒙庄周,动与吕梁会。

肇公识前波,不共后波系。

庞公桥柱流,奔湍是谁事。

熟誇观涛者,八月吴侬戏。

瞪目不敢瞬,睫软蛟鼍噬。

多谢曹仁熙,笔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于此观粲翠。

形式: 古风

翻译

孔子在河边,悠然感叹时光流逝。
他看见流水却看不见流逝,自身与水仿佛融为一体。
天和地的轴线,逝去的时光无法阻挡。
太阳月亮徒劳地升起落下,照耀着赤红大地。
别说我身躯卑微,长久以来等待时机济世经邦。
有时望着波涛,暂且在小小的积水里沉思。
后人难以理解,即使有口也无从评说。
我有幸比肩庄周、吕梁,开始洞察先知的智慧。
肇公明白先浪的意义,不被后续波涛牵绊。
庞公桥柱下的水流,奔腾汹涌,谁又能主宰?
那些夸赞观涛的人,不过是八月吴地的游戏。
他们瞪大眼睛不敢眨眼,生怕蛟龙吞食睫毛。
深深感谢曹仁熙,他的笔下流露出精妙的意境。
我想在此处采集甓社湖的明珠,欣赏那翠绿的光彩。

注释

夫子:孔子。
川上:河边。
逝:流逝。
身与水不二:自身与水融为一体。
天维:天的轴线。
地轴:地的轴线。
日月:太阳月亮。
赤地:赤红大地。
经济:济世经邦。
蹄涔:小小的积水。
后人不及门:后人难以理解。
蒙庄周:庄周。
吕梁:吕梁(泛指智者)。
肇公:某位先知。
系:牵绊。
庞公桥:庞公桥。
柱流:桥柱下的水流。
熟誇:过分夸赞。
吴侬:吴地的人。
戏:游戏。
蛟鼍噬:蛟龙吞食。
曹仁熙:曹仁熙(人名)。
妙意:精妙的意境。
甓社珠:甓社湖的明珠。
粲翠:翠绿的光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曹仁熙画水壁》,通过对曹仁熙画作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画中水流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赞赏。首句“夫子在川上,悠然叹所逝”以夫子(孔子)比喻画家,他在画面上展现出流水的流逝,引发诗人深思。接下来,诗人通过“见逝不见水,身与水不二”表达出画中水流与观者的交融,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流动的画面。

诗人进一步借“天维及地轴,去矣不可制”来象征水流的无常和自然之力,而“日月徒劳劳,出入丈赤地”则描绘了画中波涛汹涌的壮丽景象。诗人认为,尽管个体微小,但也能在艺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莫言此身微,久围待经济”。

诗人还提到观画者的反应,“或指波涛观,姑在蹄涔内”,暗示画中的水虽小,却能引起观者强烈的共鸣。他赞扬曹仁熙的画技,认为其能超越常人,如同庄周和吕梁那样超脱,不受后浪牵绊。最后,诗人以吴侬八月观潮的场景作结,强调画中水势的生动与震撼,并感谢曹仁熙在画中捕捉到了“甓社珠”般的璀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曹仁熙画作的深度鉴赏,以及对艺术与自然、个体与宇宙关系的哲思。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望山作

望山山在背,不觉首屡回。

策马欲倒行,道路良艰哉。

白云尚相寄,为带山色来。

昨日登临处,今日谁徘徊。

安得玉女水,为我洗尘埃。

不解伴松老,宁忍被鸥猜。

日与物为遘,此眼向谁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梦断

梦断咨嗟故国寒,江湖风物共彫残。

麻姑嫁时浪未息,织女支机石岂安。

不许忠臣施一语,徒令志士起三叹。

不患盗贼不扑灭,要使盗贼耕桑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梨花

春到梨花意更长,好将素质殿红芳。

若为寄与江南客,枉是杨梅忆庾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欲自邯郸趋府复从中山行觉风异常马上作

山行岂不恶,清音兴自长。

风从巀嵲来,不比人间凉。

浮凉誇湛露,屈子自悲伤。

披襟青蘋末,玉也媚君王。

驩见西王母,笑酌白玉浆。

当今第几人,此乐可共当。

车马邯郸道,侧身一相望。

为谢南亭女,世方贱铅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