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渭州王仲仪龙图

羡君三作临边守,惯听胡笳不惨然。

弓劲秋风鸣白角,帐寒春雪压青毡。

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

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羡慕你三次担任边境守卫,习惯于听胡笳声却并不感到凄凉。
在秋风中,强弓发出白角的鸣响,军帐内春雪压着青色的毯子。
你的威严使得四周边境安宁,烽火不再燃起,号令传遍千山万岭。
绿色帷幕下,红色灯火映照着华丽的丝织品,你的心情与十年前相比如何?

注释

君:指代那位边境守卫。
惯:习惯于。
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管乐器,声音悲凉。
惨然:悲伤的样子。
弓劲:弓弦强劲有力。
白角:白色的牛角,这里可能指代军中的号角。
帐寒:军帐内寒冷。
青毡:青色的毛毡,古代军营常用的寝具。
威行四境:威严遍布四方边境。
烽烟断:烽火不再传递战争信息。
号令传:命令传达至远方。
翠幕:绿色的帷幕。
红灯:红色的灯火。
罗绮:精致的丝织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寄渭州王仲仪龙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仲仪在边疆戍守的敬佩与感慨。首句“羡君三作临边守”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王仲仪多次担任边防职务的羡慕,显示出他对友人的敬重和边关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惯听胡笳不惨然”,通过描绘友人习惯于边塞的胡笳声,展现了他面对艰苦环境的坚韧和镇定,即使在凄凉的音乐中也能保持平静。"弓劲秋风鸣白角,帐寒春雪压青毡",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象和军旅生活,展现出边关将士的勇武和坚韧。

“威行四境烽烟断,响入千山号令传”进一步赞美了王仲仪的军事才能和影响力,他的威严使得边境安宁,号令能够传遍千里。最后一句“翠幕红灯照罗绮,心情何似十年前”,通过对比十年前和现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十年间经历沧桑后的感慨,以及对友人边关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感叹。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边关生活为背景,赞扬了友人的英勇和才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人边塞生活的深深理解和感慨。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寄题沙溪宝锡院

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誇。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苧遍山家。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题宜城县射亭

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题相州荣归堂

白首三朝社稷臣,壶浆夹道拥如云。

金貂争看真丞相,竹马犹迎旧使君。

岂止轩裳誇故里,已将钟鼎勒元勋。

不须授简樽前客,好学平津自有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题梅龙图滑州溪园

闻说溪园景渐佳,遥知清兴已无涯。

饮阑归骑多乘月,雪后寻春自探花。

百啭黄鹂消永日,双飞白鸟避鸣笳。

平生喜接君酬唱,不得樽前咏落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