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里乔松》由明代诗人薛纲所作,通过对七里之外沅城边那片茂密松林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坚韧生命力的颂扬。
首句“东去沅城七里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松林的位置,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之地。接着,“谁栽松树满兰皋”一句,提出疑问,引人遐想,是何人在此荒野之地,栽植了如此繁茂的松树?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暗示了这片松林的非凡之处。
“冰霜颜色千年古,铁石枝柯百尺高”两句,通过对比冰霜与铁石,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历经千年的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坚毅不屈的姿态,其枝干高达百尺,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之美。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松树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影落蛟龙宵走月,声驱风雨昼翻涛”则进一步渲染了松林的壮丽景象。夜晚,松林的影子仿佛让蛟龙在月下奔跑;白日,松涛之声驱赶着风雨,如同大海翻腾。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松林的动态美,更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我来不作丁生梦,那得衰鬟换绿毛”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松林的深深敬仰之情。诗人自谦,表示自己若能置身此地,或许能获得新生,不再为岁月的流逝而哀叹。这一句既是对松树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自己精神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七里乔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与美丽,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