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寄托荒山鬼与邻,一生黄卷不离身。
百年薪尽随缘去,莫学缁郎更误人。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体现了其超脱世俗的高远志趣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寄托荒山鬼与邻”一句,以一种超然物外的姿态,把自己置于自然界中,与荒山中的鬼魂和邻里为伴,隐喻其清高脱俗,不愿深陷红尘之中。
“一生黄卷不离身”则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热爱。黄卷在此象征着经典或书籍,表明诗人终生都在追求学问,通过阅读和学习来充实自己,而这种精神追求成为了支撑他生命意义的重要部分。
“百年薪尽随缘去”这句诗则透露出一种宿命论和顺其自然的态度。诗人将个人的一生比喻为有限的薪柴,当这些薪柴燃尽时,诗人选择顺应自然,不对生命的终结产生任何抗拒或哀求。
最后,“莫学缁郎更误人”则是诗人基于自身的人生体验,对他人的警示。缁郎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人物,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被名利所累、迷失自我本真的人的同情和警告。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王安石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它不仅映射出诗人的高洁品格,更透露着他对生命、知识与世俗的独到见解。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独卧无心起,春风闭寂寥。
鸟声谁唤汝,屋角故相撩。
独卧南窗榻,翛然五六旬。
已闻邻杏好,故挽一枝春。
执手乍欣怅,霜毛应更新。
依然旧童子,却想梦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