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一道痕迹初次显现于海门,瞬间化为汹涌的怒吼声。
如同万马突破重围,天鼓碎裂,巨大的龟壳仿佛翻倒了雪山。
尽管远离朝廷,心中依旧向往,直奔险峻的严滩,势头才开始平缓。
我告诉吴地的人们,不要再随意踏浪,水神天吴和罔象此刻正肆意横行。

注释

顷刻:形容时间极短。
怒声:比喻海潮的汹涌声。
万马:象征众多的水波。
天鼓:古人想象中的天界乐器,此处比喻海浪。
六鳌:古代神话中的大龟,象征大地。
雪山倾:形容海浪的巨大。
魏阙:古代宫殿门外的高台,象征朝廷。
严滩:险峻的河滩或海滩。
吴儿:指吴地的人们。
天吴罔象:水神名,此处指海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边战役,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战争的激烈与壮观。开头两句“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即设定了紧迫的情境,一道裂痕象征着战事的爆发,顷刻之间便是长驱直入、怒吼如雷的声音,显示出战争来得迅猛而又充满力量。

接下来的“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覆背雪山倾”则将战斗的激烈推向高潮。万马奔腾如同撕裂天际之声,六鳌(即大海)倒卷如雪山倾泻,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震撼力和海浪的狂野。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战事的回忆与对现实战斗的关注。尽管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但诗人的内心仍然无法平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深刻影响。

最后,“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则是诗人对后辈的警告或劝诫。吴儿可能指的是生活在江南一带的人们,罔象即是捕鱼的工具,这里喻示着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不要轻易介入其中。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醉闻杜宇

几日冥迷醉梦中,醒来衣袖裹春风。

杜鹃未歇鸟声碎,芍药已开花信空。

差胜跨驴愁杜老,尽教骑马笑山公。

卑官安得金貂换,尚有杖头三百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醉闻杜宇

家家酒似池,日日醉如泥。

海燕聊为客,杜鹃何苦啼。

狂那知帽落,归不为花迷。

信笔成诗句,苔笺小草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醉歌三首(其三)

清狂歌窈窕,微醉困瞢腾。

酒薄多疑水,官閒一似僧。

已知灯即火,不愿谷为陵。

百事俱能了,惟馀饮未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醉歌三首(其二)

客居真易过,凡事不如仪。

惟有閒寻睡,浑无趣作诗。

晚晴行数步,日午酌三卮。

系马庭阶下,人多借去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