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卖花声·薄醉》由清代词人黄永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略带忧郁的场景。词中以“昨夜月如钩”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夜晚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在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通过“经过楼头。画屏小饮篆烟浮”,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雅致与宁静,篆烟袅袅,仿佛是主人公思绪的延伸。
“薄醉日高慵未醒,清露晨流。”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微醺的状态,即使到了日高时分,仍不愿醒来,仿佛在享受这份难得的慵懒与宁静。清晨的露珠流动,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微妙变化。
“无力压香裯。眶褪微秋。”这两句则通过身体的无力感和眼眶的微陷,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情感的疲惫与哀愁。香裯(香褥)的无力压触,暗示着情感的沉重;眼眶的微陷,则透露出内心的忧伤与疲惫。
“檀郎无计暗绸缪。窗外玉奴催未得,半晌迟留。”这里运用了典故,檀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而“玉奴”则是对女子的美称。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试图寻找慰藉却不得,只能在窗内等待,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渴望。最后的“半晌迟留”,则将整个场景定格在了一种静默而深沉的情绪之中,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卖花声·薄醉》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微醺之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世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词作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黄永在词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