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崖谷亦何主,求人独以清。
寻玄思化迹,触类表前名。
穿石分泉响,添林得鸟情。
鸣弦方独奏,从此会希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岐岩新寺的怀念之情,通过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清净与和谐的追求。首句“崖谷亦何主,求人独以清”以崖谷寻求清净之人作为引子,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纯净与超脱的向往。接下来的“寻玄思化迹,触类表前名”则进一步阐述了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应有所感悟,每一行为都应有其意义。
“穿石分泉响,添林得鸟情”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象,泉水穿过岩石发出悦耳的声音,树林中鸟儿的啼鸣增添了生机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鸣弦方独奏,从此会希声”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内心深处独奏和谐之音,期待与宇宙间稀有的和谐之声共鸣。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静、和谐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真理与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不详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轻装仍万里,一再未云艰。
至性关今古,高情失水山。
独怜原鹡去,空忆渚鸿还。
以我良朋叹,为君游子颜。
亦知官有命,吾道少逢人。
时最苛廉吏,君犹念远臣。
遥闻燕谷律,应得岭云身。
归去黄峰北,故山不厌贫。
偶作辞筵客,堪疑惯酒人。
阶庭贪暑退,冠履畏烦真。
子夜花留梦,深宵月在邻。
此怀应似雪,所思欲成春。
章江千里弛流难,泛滥珠矶获大观。
冬日浮沙愁野溢,春波拂渚惧闾殚。
非缘樵牧开林麓,已令蛟螭作踞蟠。
望望烟云多宝气,明湖倒影自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