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

佐命三朝为太宰,名垂千古号元功。

栽培桃李满天下,出入风涛半海中。

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

君王鼎盛子仪在,万里河湟不足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他在三个朝代担任重要辅臣,被誉为千古功臣。
他培养了无数人才遍布各地,海上航程也频繁穿梭。
深夜在军帐中仍心志坚定,虽然位居高位却仍有空缺。
在君主强盛之时,像子仪一样的他还在,连万里之外的河湟都不足为患。

注释

佐命:辅佐建立国家。
太宰:古代官职,总管百官。
名垂千古:名声流传后世。
元功:大功。
桃李:比喻培养的学生。
天下:全世界。
风涛半海:形容海上航行的艰难和广阔。
虎帐:指军营或帅帐。
心益壮:内心更加坚定。
凤池:皇宫中的池塘,借指朝廷高位。
子仪: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字,象征着杰出的军事领袖。
河湟:古代地区,位于今青海、甘肃一带。
不足攻:不值得攻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和人闻韩魏公出镇永兴过洛》,主要赞扬了韩魏公(韩琦)的卓越才能和对国家的贡献。首句“佐命三朝为太宰”表达了韩魏公在多个朝代担任要职,辅佐国政的显赫地位。接着,“名垂千古号元功”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被誉为元勋。

“栽培桃李满天下”比喻他教育培养的人才遍布各地,影响深远。而“出入风涛半海中”则形容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依然稳健如砥柱,显示出他的智勇双全。在夜晚的军帐中,他仍保持坚定的意志,而在朝廷中,虽然位置空缺,但其影响力仍在。

最后两句“君王鼎盛子仪在,万里河湟不足攻”以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典故,暗示在君王盛世之时,有韩魏公这样的贤臣在,即使面对边疆的战事,也能轻易平定,无需担忧。

整体上,这首诗赞美了韩魏公的忠诚、智慧和对国家的安定之功,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和政治才能的敬仰。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其一)

虽未似神仙,能逃暑与寒。

何尝无水竹,未始离林峦。

道不同新学,才难动要官。

时和岁丰后,亦自有馀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和内乡李师甫长官见寄(其二)

岁丰时又康,为邑在南阳。

不废吏民事,得游云水乡。

春输桃李艳,风荐蕙兰香。

太守兼贤杰,且无奔走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王不疑郎中见赠

二十年来住洛都,眼前人事任纷如。

形同草木何胜野,心类钟彝不啻虚。

已沐仁风深骨髓,更惊诗思剧琼琚。

庄周休道亏名实,自是无才悦众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王中美大卿致政二首(其二)

自古有才思奋飞,夫君何故独知时。

平生怀抱未少屈,盛世挂冠良得宜。

入格柳拖风细细,压春花笑日迟迟。

传呼震地门前过,更不令人问是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