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十二首(其三)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亭亭蟾影照寒泉。

一月千潭普现。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张伯端的作品,名为《西江月·十二首》(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融合了佛教思想和自然景观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在境界相通的精神状态。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性”概念的深刻理解,“我性”指个人的本性,与宇宙万物、本质相同。这里通过“诸佛性”的普遍性,强调了一种超越个人、融入更大真理的境界。

“亭亭蟾影照寒泉。” 这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山谷夜景。蟾蜍(蟾蟹之类)在古诗中常作为月下小动物形象出现,这里与“亭亭”相呼应,营造了一种宁谧、清冷的氛围。

“一月千潭普现。” 这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一个明亮的月亮在山谷间折射成千万个光点,象征着宇宙之广大与本质之统一。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这两句通过对比大小、深浅的不同维度来表达一种境界。无论是细微到难以辨认的“毫分”,还是宏大到充盈于宇宙的“三千”,都无法完全把握这种超验的存在方式。

“高低不约信方圆。” 这句诗强调了这种境界对任何形式、大小、高低都不作出约束,它既包容又超越一切。

“说甚短长深浅。” 最后一句,诗人似乎在自嘲自己的语言局限,即便是通过上述的描写,也无法完全表达这种体验的深度与广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张伯端对自然美、佛教思想的独特感悟,以及他对宇宙本质与个人境界统一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39)

张伯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十二首(其十二)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十二首(其十一)

我见时人说性,只夸口急酬机。及逢境界转痴迷。

又与愚人何异。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言行无亏。

能将慧剑斩魔魑。此号如来正智。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十二)

牛女情缘道合,龟蛇类秉天然。蟾乌遇朔合婵娟。

二气相资运转。本是乾坤妙用,谁能达此深渊。

阳阴否隔却成愆。怎得天长地远。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一)

内药还同外药,内通外亦须通。丹头和合类相同。

温养两般作用。内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

外炉增减要勤功。妙绝无过真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