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后寄诠老

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

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

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

天公不我相,同此编户厄。

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

终焉感穷途,万虑集中夕。

载观宇宙内,在在等公宅。

鄙夫六尺躯,俯仰叹逼仄。

炙手事当路,快意已烂额。

野子今兀然,乘除付陈迹。

此身亦何有,而复身外惑。

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

形式: 古风

翻译

手持权柄直冲云霄,世间纷扰如田间交错。
西城如同黔庐偏远,东郊废墟堆积砖石。
幽居之地仅容小屋,身处市井内心却自得。
天公似乎与我作对,让我和百姓一同受困。
一生向往山水之间,从不觉得天地狭小。
终于感叹人生无路,忧虑在夜晚汇聚。
遍览宇宙内外,处处皆是权贵的居所。
我这卑微之躯,感叹生活空间逼仄。
权贵之人权势熏天,得意忘形已满头大汗。
我如今超脱自在,过往之事已成旧迹。
自身有何所需,却又被外界迷惑。
相遇之人若能共享山川,尝试面对九年寒壁的考验。

注释

搀枪:手持权柄。
九霄:天空最高处。
列缺:星名,象征裂痕或混乱。
黔庐:偏远之地。
堆甓:堆积砖石,形容荒废。
幽栖:隐居。
编户厄:编入户籍受困。
丘壑:山水,比喻志向。
穷途:绝境,无路可走。
载观:遍览。
等公宅:权贵的居所。
鄙夫:谦称自己为鄙陋之人。
俯仰:形容生活琐事。
炙手:权势熏天。
试面九年壁:比喻经历长期艰难困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火之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几句“搀枪堕九霄,列缺乱阡陌。西城若黔庐,东墟已堆甓。”生动地勾勒出一片被火焚毁后的废墟景象,其中“搀枪”指的是倒塌的屋梁,“堕九霄”则形容火灾后的烟尘四起,给人以天空昏黯的感觉。接下来的“幽栖仅容膝,隐市意自适。”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废墟中寻找一席之地,心境自得。

诗中“天公不我相”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或上天的无力感和悲观情绪。紧接着的“同此编户厄。”则是表达了与世人一样的命运和困顿。在“平生一丘壑,未信天地窄。”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生命如同一小丘之狭隘,与广阔无垠的天地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局限感。

最后几句“相逢肯分山,试面九年壁。”则是在描述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他们在九年的岁月里共同经历过许多,如今却只能在遗留下来的墙壁上寻找过去的痕迹。这不仅是对友情的怀念,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火灾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命运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不失深邃,情感真挚而又带有一丝超脱,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情怀的佳作。

收录诗词(3)

木待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一)

綵旆西来横铁瓮,大江东转涌金山。

形式: 押[删]韵

满庭芳

龙角辉春,蛾春惊晓,梦阑金翠屏开。

异芬薰室,风送蕊仙来。

玉女擎香沐浴,人间世、洗彻凡埃。

梅开后,留花酝染,清味俗难猜。

东君,尤雅爱,传香芳畹,香发庭陔。

宁馨满尊前,喜奏瑶台。

便好纽为佩王,瀛洲路、同赏蓬莱。

蟠桃宴,从今曼倩,三骋奇材。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灰]韵

天光观

古殿千年屋,高松百尺阴。

真人不可问,时有鹤遗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和《吴中复太守春游海云寺》

佛土依山福远州,春行绣骑上云头。

补天彩石盈池在,朝海清江绕寺流。

四国仰烦郇伯劳,群生翘望谢安游。

早知为砺为霖意,惟有西民欲暂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