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灯》由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所作,描绘了秋夜中一盏青灯下的静谧与孤独之感。
首句“朔风犹未入”,点明了季节的转换,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但此刻还未真正侵袭。接着“暑月已全过”,表明夏日已经过去,秋天的气息渐浓。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更迭,营造出一种过渡期的氛围,既暗示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暗喻人生的流转。
“不有青灯对,其如良夜何”两句,直接点题,表达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如果没有青灯相伴,将会是多么的寂寞和无趣。青灯在这里不仅照亮了黑暗,也象征着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接下来,“听鸡时独舞,偶影或成歌”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面。在寂静的夜晚,诗人仿佛与一只孤鸡共舞,或是自己的影子在轻声歌唱。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最后,“知我应唯尔,人间岂易多”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的渴望和珍惜。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人并不多见,因此显得尤为珍贵。这句话既是对青灯的感激之情,也是对真正朋友的向往。
整体而言,《秋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寂寞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友情与精神寄托的深切渴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