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炉

六籍圣贤心,归来还下帷。

老瓦烧柏子,冉冉度游丝。

侏儒饱欲死,灵均自长饥。

尘言污人耳,夜来洗涟漪。

更欲清鼻观,引手时一披。

知我其惟天,不须对愚溪。

形式: 古风

翻译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指引着我回归内心
如同古旧瓦罐中燃烧的柏子香,缓缓飘散
矮小的人饱食无忧,而屈原却长久饥饿
世俗的言论只会玷污耳朵,夜晚我洗净心灵
我渴望清明的洞察,时常拂去尘埃
只有上天理解我,无需向愚溪诉说

注释

六籍:儒家经典。
圣贤:有智慧的人。
归来:回到内心。
下帷:放下帷幕,指专注学习。
老瓦:古旧的瓦罐。
柏子:柏树种子,可入药。
冉冉:缓缓地。
游丝:轻盈的蜘蛛丝。
侏儒:比喻生活富足的人。
灵均:屈原的字。
长饥:长久饥饿。
尘言:世俗的言论。
涟漪:水波纹,比喻心灵的洗涤。
清鼻观:清明的洞察力。
引手:伸手。
知我:理解我。
惟天:只有上天。
愚溪:比喻无知或不理解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时行为我们留下的佳作,名为《瓦炉》。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一个寒冷的夜晚,通过燃烧老瓦来取暖的情景。"六籍圣贤心,归来还下帷"表达了诗人内心对古代圣贤的向往与自我修养的追求,而"归来还下帷"则是表现他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之中,继续他的学问与思考。

"老瓦烧柏子,冉冉度游丝"描绘了诗人取暖的场景,"老瓦"指的是陈旧的瓦片,而"烧柏子"则是在寒冷的环境下为了取暖所做的行动。这里的"冉冉度游丝"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火焰在炉中缓缓燃烧的情状。

接下来的"侏儒饱欲死,灵均自长饥"则是用古代贤人侏儒和灵均的故事来比喻自己。侏儒因守节而饿死,灵均则自愿终身不仕以保持高洁。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操守。

"尘言污人耳,夜来洗涟漪"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而希望在清静中找到心灵的澄明。这里的"夜来洗涟漪"暗示了一种净化与自我反思的情感。

最后两句"更欲清鼻观,引手时一披"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他希望通过冥想(或呼吸)来进一步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引手时一披"则像是要整理自己的衣襟,以示内心之平静。

"知我其惟天,不须对愚溪"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只愿向自然界(天)诉说内心的真挚感受,而不需要向世俗的人们解释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这里的"愚溪"可能指的是那些不理解自己思想与选择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一位士人在寒冷夜晚通过燃烧老瓦取暖,内心对古代圣贤的仰慕,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净化。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以及只向自然界诉说真挚感受的决心。这不仅是一首描绘冬日生活情景的诗,更是士人内在修养与自我实现的一种抒情。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见雪

前日挥轻扇,今日御重衣。

重衣御则已,仍惊朝雪飞。

数峰起天末,练练生光辉。

有如老大臣,正色立玉墀。

风自山椒来,凛凛折我髭。

马上久驻目,感此良惨悽。

一昏复一晓,冉冉岁月移。

忆昨大观初,我始垂髫儿。

倏忽一弹指,面目生权奇。

今朝天上雪,宛作山中姿。

岂免三十年,侵我两鬓垂。

况此甲马动,忧端宿肝脾。

何当拨百忧,采采山中芝。

一洗稻粱气,摄身凌霏微。

春花与冬雪,俯视造化为。

去去宜努力,所幸今未衰。

形式: 古风

东方有一士

东方有一士,不见心忡忡。

尺璧未足多,夙好良所同。

永怀不能寐,揽衣出房栊。

遥夜未渠央,取琴和秋虫。

岂无时世交,掣肘不相容。

形式: 古风

出郊以江路野梅香为韵得路字

居然麋鹿性,疏散疾已痼。

杖策城东门,旷景引閒步。

日正摇江影,春已暖沙路。

疏梅忽相值,与我如有素。

清芬煦严律,玉骨洗寒露。

颇复动诗兴,况乃有酒户。

与君嗅花饮,饮罢为花赋。

揽此冰雪姿,裁作山间句。

更得双南金,何逊似风度。

夷融兴未惬,短景不少驻。

呼僮扶步归,要折花无数。

形式: 古风

布被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于人,敢不施诸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