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董太史文玉的官员在会稽的寄居生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归乡与公务之间的复杂情感。
首联“太史东归着锦衣,白鱼青笋傍庭闱”,开篇即以“太史”这一尊称点明人物身份,并以“东归”、“着锦衣”描绘其荣归故里的场景,同时借“白鱼青笋”这一江南特产,渲染出一种温馨而富有地方特色的家庭氛围。
颔联“十年芸阁春秋定,五月钱塘燕鹢飞”,巧妙地运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了董太史在官场上的十年岁月,另一方面则通过“五月钱塘燕鹢飞”的景象,暗示季节更迭,时光流逝,同时也暗含对杭州(钱塘)美景的赞美。
颈联“乘兴偶过安道宅,忧时未息汉阴机”,进一步展示了董太史在公务之余的闲适生活,他偶然拜访友人安道,却并未因此忘却国家大事,体现了其心系天下的情怀。
尾联“小舟岁暮将行李,报尔看山到会稽”,收束全诗,既表达了董太史即将结束一年的忙碌,踏上归途的心情,也预示着他将带着对山水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前往会稽,继续他的生活与事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董太史的个人经历,展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于国家、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