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中的第三首。全诗以壮丽的山川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
首联“忽出尘寰赋壮游,试从九点辨神州。”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仿佛突然跳出世俗的束缚,踏上了一段壮丽的旅程。他试图从高处俯瞰整个神州大地,用“九点”这一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广阔无垠的景象。
颔联“浮云直上千峰色,落日长悬万里秋。”进一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浮云在千峰之间穿行,色彩斑斓;落日则在万里秋空之中悬挂,余晖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静谧的氛围。
颈联“紫塞东临沧海断,黄河北绕大荒流。”转而描写边疆的辽阔与壮丽。紫塞(指长城)向东延伸至大海,仿佛将大海切断;黄河则绕过广阔的荒原,奔腾不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雄伟,也暗含着对边防的关切与思考。
尾联“秦封汉禅成丘土,留与人间不尽愁。”将视角转向历史,感叹秦汉时期的辉煌已成过往,化为历史的尘埃。这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留与人间不尽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愁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永恒不变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变化交织,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的沉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