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三)

忽出尘寰赋壮游,试从九点辨神州。

浮云直上千峰色,落日长悬万里秋。

紫塞东临沧海断,黄河北绕大荒流。

秦封汉禅成丘土,留与人间不尽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中的第三首。全诗以壮丽的山川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感慨的深沉思考。

首联“忽出尘寰赋壮游,试从九点辨神州。”开篇即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仿佛突然跳出世俗的束缚,踏上了一段壮丽的旅程。他试图从高处俯瞰整个神州大地,用“九点”这一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广阔无垠的景象。

颔联“浮云直上千峰色,落日长悬万里秋。”进一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浮云在千峰之间穿行,色彩斑斓;落日则在万里秋空之中悬挂,余晖洒满大地,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静谧的氛围。

颈联“紫塞东临沧海断,黄河北绕大荒流。”转而描写边疆的辽阔与壮丽。紫塞(指长城)向东延伸至大海,仿佛将大海切断;黄河则绕过广阔的荒原,奔腾不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雄伟,也暗含着对边防的关切与思考。

尾联“秦封汉禅成丘土,留与人间不尽愁。”将视角转向历史,感叹秦汉时期的辉煌已成过往,化为历史的尘埃。这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也是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留与人间不尽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愁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永恒不变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变化交织,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与深邃的思想,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的沉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四)

倚杖高临万玉峰,氤氲陆海散芙蓉。

寒声半落天中雨,暝色低催涧底钟。

金检谁探秦帝策,白云犹起汉时封。

君看十二侯王地,能出神宫第几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五)

绝顶秋高上帝宫,茫茫一气俯寰中。

地盘河济三州尽,天入秦吴万里空。

玉阙光连星斗上,丹峰影落海门东。

亦知真宰多相藉,许倚烟霄两剑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六)

万仞瑶坛冷夕曛,斗边三十六天分。

仙人洞府悬双阙,玉女神房切五云。

游客自成梁父叹,词臣不草茂陵文。

东皇旧握群生纪,海国河山翊圣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同朱可大廷平登岱八首(其七)

高丘东望气雄哉,海色遥看万里开。

三岛春波涵日月,五城仙气吐楼台。

酒边影吸金银动,杖底云飞紫翠来。

烟水茫茫徐福去,至今不见报书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