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精舍联

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联出自宋代朱熹所作《沧州精舍联》,通过“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这两句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教育理念。

“佩韦遵考训”,“佩韦”指的是佩戴羊皮,古代士人外出时会佩戴羊皮以示身份和学问,这里借指学者应时刻保持谦逊,不忘学习。而“遵考训”则强调了遵循先贤的教诲,即在求学过程中,要尊重并遵循前人的知识与经验,不断积累和传承。

“晦木谨师传”,“晦木”在这里可能是指隐秘或不显眼的树木,象征着那些不易被发现但同样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或人才。这句话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不应忽视任何一位老师或知识的传授,即使是看似平凡或不显眼的,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倡导了一种谦虚学习、尊重传统、重视全面教育的理念,鼓励后人在求知路上既要继承前人的智慧,也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精神。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洛中童谣二首(其一)

三月末。四月初。杨灰簸土觅真珠。

形式: 古风

洛中童谣二首(其二)

头去项,脚根齐。驱上树,不须梯。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西魏时童谣

獾獾头团圞。河中狗子破尔苑。

形式: 押[阮]韵

东魏童谣

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

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