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美亭诗为大司成程舜敷作四首(其二)

地为崇文辟,斋因讲德开。

草深知秘殿,松杪见灵台。

映户群峰入,环桥一水回。

但能留问字,不假酒肴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崇文之地的亭阁,四周环境清幽雅致。首句“地为崇文辟”,点明了亭阁所在之地,是为崇文之所开辟,暗示了此处是读书、讲学的理想之地。接着“斋因讲德开”一句,进一步说明了亭阁不仅是供人休息的场所,更是为了弘扬道德学问而设立。

“草深知秘殿,松杪见灵台。”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亭阁周围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神秘。草深暗示了亭阁的隐蔽与静谧,秘殿则可能是指亭阁内部的庄严与神圣。松树高耸至松梢,可见到灵台,这里或许象征着高远的精神追求和智慧的光芒。

“映户群峰入,环桥一水回。”这两句继续描绘亭阁周围的山水之美。群峰映入门户,展现出山川的雄伟与亭阁的和谐共存;环桥之水回流,则体现了水的灵动与亭阁环境的宁静。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最后,“但能留问字,不假酒肴来。”这两句表达了对来访者的欢迎态度,强调了在此交流思想、探讨学问的重要性,而非物质的宴请。这反映了古代文人重视精神交流、崇尚学术氛围的价值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四美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

收录诗词(1592)

皇甫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美亭诗为大司成程舜敷作四首(其三)

炎夏相过地,清幽绝世氛。

人从金马至,客向绛帷分。

璧水窗中月,鸡山槛外云。

定多观物趣,何止坐论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四美亭诗为大司成程舜敷作四首(其四)

周家重雍馆,汉室俨陪京。

清旷多新苑,繁华总旧城。

山疑瞻岱意,台即舞雩情。

别有群英乐,非关胜美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玄真观

暂谢直城中,因栖羽士宫。

秋声上苑别,芳树小山同。

玄览何能遣,幽思或未通。

祗馀悬解意,可以息微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茅山道中

犹是皇畿内,迢迢赤县分。

劳生空害道,薄命岂关文。

源水浑迷路,深山迥隔云。

金丹如可就,留此问茅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