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嘉靖圣德颂二篇(其二)

于维上天,万物父母。大君宗子,天所畀付。

天能生物,不能遂物。左右斯民,大君之责。

生欲有养,终欲有归。不有王者,孰主孰依。

维昔文王,泽及枯骨。掩骼埋胔,王政之一。

世衰俗降,治不法古。虚文虽存,实政莫睹。

流离委顿,掩覆莫施。下食蝼蚁,上食鸢鸱。

吾皇圣神,心含大造。惠鲜茕鳏,绥辑饥殍。

念厥没者,暴尸弃骸。孰悯孰恻,颠没草莱。

阴雨霜月,冤语吟啸。朕主神天,宁不汝悼。

天地虽大,或缺其仁。吾皇一念,旋乾转坤。

乃召司徒,汝其度地。悉俾瘗埋,汝勿怠事。

乃召宗伯,汝其询咨。捡括以行,俾无或遗。

相彼王郊,其土埴埴。墓人冢夫,乃经乃画。

千夫如云,万锸如雨。劳相踊跃,畚筑具举。

屋如堂如,斧如坊如。崇崇连连,郁其冈如。

于殇于厉,于士于旅。是凭是藉,是宅是处。

焄蒿悽怆,若或有知。枯壤衔恩,冥途结悲。

周文则仁,据所目见。善推其为,皇泽丕遍。

皇泽丕遍,逮于重泉。矧也吾人,覆冒曷言。

至和薰蒸,玄化坱圠。动植蒙休,民不天折。

宇宙清肃,罔有害灾。怪妖藏灭,诸福毕来。

补天不能,助地不及。百神效灵,左右拱翊。

稽首圣皇,寿万千亿。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此诗颂扬明朝嘉靖皇帝的圣德,表达了对皇帝施行仁政、关注民生、救济贫苦百姓的高度赞扬。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皇帝如同上天一般,赋予万物生命与责任,强调了帝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

诗中提到“大君宗子”,即指帝王作为国家的宗主,承载着上天赋予的重任,需要关注民众的生存状态,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照顾和归宿。接着,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文王之德,强调了当世社会的衰败和道德的沦丧,以及皇帝在这一背景下展现出的圣明与仁慈。

皇帝被赞为“吾皇圣神”,心怀大造,不仅关注现世的贫困者,还特别关心那些已经去世但未得到妥善安葬的人。他下令召见司徒和宗伯,指示他们负责大规模的墓葬工作,确保每一个灵魂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安息。这种行为体现了皇帝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传统的重视。

诗中还提到了皇帝的仁政惠及了所有阶层,包括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们。通过大规模的墓葬活动,不仅解决了死者安葬的问题,也展现了皇帝对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道德的倡导。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帝圣德的崇高敬意,祝愿其长寿万年,寓意着皇帝的德行如同天长地久,影响深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代社会对于理想君主形象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仁政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19)

孙承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侯少府词三章(其一)东郭行春

春阳兮载晴。揽余辔兮郊坰。纷髦齯兮欢迎。

羌鸡犬兮弗震惊。褰帏兮远览。何极目兮多感。

闾阎寂寥兮野荒芜。莫克赈汝兮将奈何。

形式:

送侯少府词三章(其二)西郊问俗

有亭兮翼然。弭余节兮停骖。讯父老兮疾苦。

汝疾苦兮余诉。政曷为兮康汝。殚余力兮汝处。

致汝兮乐生。庶余心兮以宁。

形式:

送侯少府词三章(其三)棠阴遗爱

有屋兮棠溪之滨。

侯至止兮兹莅我氏,望棠阴兮戴侯仁。

侯令去兮弗可留。望棠阴兮我民忧。

侯兹陟兮羁上国。怀我侯兮再歌召伯。

形式:

首阳操

西山之岑兮上有蕨薇。我采以食兮足以疗饥。

勋华不作兮世道隳。玄云杳冥兮将何归。

眷大义兮余其敢违。茫茫九州兮孰余知。

后圣作兮谓余是非。吁嗟兮彼厉阶者其殆而。

形式: 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