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燕坐道场经十劫,一一从头俱漏泄。
世间多少守株人,掉棒拟打天边月。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刻的禅理。"燕坐道场经十劫"描绘了修行者在静心修炼的道场中度过漫长的修行岁月,"一一从头俱漏泄"暗示着修行过程中,即使是细微的领悟也可能被泄露,意味着修行并非完全封闭,而是需要开放和接受。
"世间多少守株人"则批评那些墨守成规、期待不劳而获的人,他们如同守株待兔,等待偶然的机遇,而忽视了通过自身努力去追寻真理。"掉棒拟打天边月"形象地比喻这些人的妄想,试图用有限的手段触及遥不可及的月亮,寓意他们的目标无法实现,修行的道路需要脚踏实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乐,借禅修故事揭示了修行的真谛——不断精进,不可妄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追求觉悟。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一口吸尽西江水,甲乙丙丁庚戊己。
咄咄咄,啰啰哩。
云门鉴咦,少有人知。咄,无孔铁锤。
小鱼吞大鱼,直路太萦纡。
古帆休更问,处处得逢渠。
后园驴吃草,一老一不老。蓦地撞出来。
斗凑得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