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在山中寺庙歇脚的宁静夜晚。首句“客行亦已倦”,点明了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接着“息足择山深”一句,展现了他选择在幽静的山中寺庙休息的情景。月色下的香径与清冷的夜晚,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宿道林”则暗示了寺庙的名称,同时也强调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
“苍松多古意,流水有馀音”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赋予了画面以深厚的历史感和自然的韵律美。苍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流水则寓意着生命的流动与永恒。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释子一相偶,聊忘生灭心”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释子,即指僧人,这里诗人与僧人的相遇,让他暂时忘却了世俗的烦恼与生死的轮回,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解脱。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中找到内心安宁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旅途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以及对自然之美和佛教智慧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