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为法上谚

沙弥若来。高座逢灾。

形式: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以“沙弥若来,高座逢灾”为引,巧妙地揭示了佛法与世间俗务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沙弥”,即出家修行者的形象,诗人暗示了佛法在世俗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沙弥代表了追求精神纯净与解脱的个体,而“高座”则象征着权威或地位。诗句“高座逢灾”则预示着当权威或地位之人过于执着于世俗事务,忽视了内心的修行与精神的追求时,可能会遭遇内心的困惑与灾祸。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用了佛教中的概念,提醒人们在追求外在成就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的精神修养。它强调了佛法与世俗生活的平衡,以及个人在追求成功与幸福的过程中,保持内心平静与道德纯净的重要性。通过简短的两句,诗人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内心的修行与自我提升。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一)肆夏

肇应灵序,奄字黎民。乃朝万国,爰徵百神。

只展方望,幽显咸臻。礼崇声协,贽列圭陈。

翼差鳞次,端拱垂绅。来趋动色,式赞天人。

形式: 四言诗 押[真]韵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二)高明乐

惟神鉴矣,皇灵肃止。圜璧展事,成文即始。

士备八能,乐合六变。风凑伊雅,光花袭荐。

宸卫腾景,灵驾霏烟。严坛生白,绮席凝玄。

形式: 四言诗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三)昭夏乐

刚柔凤位,惟皇配之。言肃其礼,念畅在兹。

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设伊腯,致精灵府。

物色惟典,斋沐加恭。宗族咸暨,罔不率从。

形式: 四言诗

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辞十三首(其四)昭夏乐

展礼上月,肃事应时。茧栗为用,交畅有期。

弓矢斯发,瓮簝将事。圆神致祀,率由先志。

和以銮刀,臭以血膋。至哉敬矣,厥义孔高。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