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虞美人·元夕》由清代诗人张令仪所作,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开篇“耳根聒破笙歌竞”,以“耳根”为切入点,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热闹非凡、音乐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欢庆的歌声和乐声填满,让人应接不暇。接着“灯月无心问”,则以拟人的手法,将灯与月赋予了情感,它们似乎在静静地陪伴着这场盛大的节日,却无意于参与人间的喧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之美。
“梅横疏影小窗中。恰与幽人况味略相同。”这两句通过梅花的疏影映照在小窗上,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意境,与“幽人”(隐士或内心宁静之人)的内心世界相契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即在繁华之外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银灯火树非吾羡。独爱清光遍。”诗人表达了对传统元宵节灯火辉煌景象的欣赏,但更偏爱的是那清冷而普遍的月光,这反映出诗人对简单、纯粹之美的偏好,以及对喧嚣与繁华的某种超越。
最后,“半生心事付沉沦。终是如今对月益伤神。”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反思,以及面对当前情境时的感伤。他将自己半生的心事寄托于无法言说的沉沦之中,而此时此刻,面对明月,这种感伤之情更加深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与静谧之间寻找心灵归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