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重阳》诗,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辰翁所作,描绘了重阳节的独特氛围与深沉情感。
首句“风流九日胜前期”,开篇即点明重阳节的特殊意义,将此节日与以往的日子相比较,强调其独特的魅力与风雅。接下来,“谁把茱萸压桂枝”一句,以茱萸与桂花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节日中常见的习俗,更寓意着人们在节日中的欢愉与祥和。
“天地尽从骚国老,风烟何似蒋陵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意境,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相融合,通过“骚国老”与“蒋陵时”的引用,既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的怀念,也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故人四海知谁健,白发黄花总奈吹。”这两句则转向对友情与岁月的感慨,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重阳佳节,面对满头白发与凋零的黄花,诗人不禁感叹岁月不饶人,友情难寻。
最后,“满座衣冠陈迹远,明年复忆去年诗。”这两句总结了整个场景,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满座的衣冠已成过往,但诗人的记忆却如同佳节一般,年年重阳,岁岁难忘。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习俗的描绘,以及对友情、时光、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