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四月六日出都,小憩芦沟桥偶述

柳丝征袂绾。试锦羽初程,玉骢犹恋。铜街佩声远。

向天边回首,故人如面。藤阴翠晚。

但怪得、琴尊梦短。

有游蜂、知我心期,刚是褪红曾见。还看。

珠巢题字,墨晕初乾,酒痕微泫。

晴云乍展,春已在,驿桥畔。

问柔波一样,仙源流下,为底人间较浅。

要重寻、京邑尘香,素襟漫浣。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鉴赏

这首《瑞鹤仙》描绘了诗人离别京城,途经芦沟桥时的所思所感。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蕴含着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开篇“柳丝征袂绾”,以柳丝轻拂与行者衣袂相缠的形象,寓含离别之意,营造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接着“试锦羽初程”一句,描绘了旅途中初次启程的情景,玉骢马犹恋旧地,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留恋与不舍。

“铜街佩声远”则通过远处铜街上的佩环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紧接着“向天边回首,故人如面”,表达了诗人回望京城,心中浮现故人身影的场景,情感真挚而深沉。

“藤阴翠晚”描绘了傍晚时分藤蔓下的翠绿景象,与上文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伤感的氛围。“但怪得、琴尊梦短”,诗人感叹时光匆匆,美好的相聚时光仿佛梦境般短暂。

“有游蜂、知我心期,刚是褪红曾见”,游蜂似乎理解诗人心中的期待,曾经见过那褪去红色的花朵,暗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怀念。

“还看。珠巢题字,墨晕初乾,酒痕微泫”,诗人再次回顾,珠巢上的题字墨迹未干,酒痕微微显露,这些细节充满了回忆的味道,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晴云乍展,春已在,驿桥畔”,随着晴空展开,春天的气息在驿桥旁弥漫,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然而,“问柔波一样,仙源流下,为底人间较浅”,诗人却在赞美自然的同时,也提出了对人间世事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最后,“要重寻、京邑尘香,素襟漫浣”,诗人渴望再次回到京城,寻找那份尘世间的香气,洗涤心灵的尘埃,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离别与思念的哀愁,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更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402)

周之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字:稚圭
  • 籍贯: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
  • 生卒年:公元1782年~1862年

相关古诗词

青山湿遍

瑶簪堕也,谁知此恨,只在今生。

怕说香心易折,又争堪、烬落残灯。

忆兼旬、病枕惯懵腾。

看宵来、一样恹恹睡,尚猜他、梦去还醒。

泪急翻嫌错莫,魂销直恐分明。

回首并禽栖处,书帏镜槛,怜我怜卿。

暂别常忧道远,况凄然、泉路深扃。

有银笺、愁写瘗花铭。

漫商量、身在情长在,纵无身、那便忘情。

最苦梅霖夜怨,虚窗递入秋声。

形式:

西湖月

双鱼诉尽愁肠,又诔笔赢来。谢庄新句。

为君振触,残春梦影,少年心绪。

何戡今好在,问记否、牵萝人最苦。

但剩得、锦瑟哀辞,题到泪珠圆处。

相看紫诰匆匆,反输与鸿妻,白头荆布。

槿花开也,韶光一刹,等闲朝暮。

长贫长有恨,更忍听、冤禽枝上语。

尽消受、燕寝凝香,旧情空负。

形式: 词牌: 西湖月

玉漏迟.重示已生

旧弦催怨轸。十年前事,翠凋红陨。

幻影分明,忆得镜签香润。

当日啼莺梦远,更此日、啼鹃声近。愁绪引。

与君原是,一般长恨。

绣帷仿佛尘凝,叹锦字谁传,彩鸾芳信。

病枕叮咛,有约再生重认。

待说韦郎絮果,又怕见、潘郎丝鬓。清泪忍。

安排半衾眠稳。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沁园春.题亡室沈淑人遗照

描出伤心,月悴烟憔,回肠怎支。

忆香消玉腕,愁停针线,病淹珠唾,怯试枪旗。

命薄难留,魂柔易断,当日欢场已早知。

良工笔,为传神个里,欲下还迟。离箱粉缟空思。

剩倩影、幽房一帧携。

看湘兰婀娜,重拈恨蕊,吴绡宛转,未了情丝。

缓缓花开,真真酒暖,环佩归来可有期。

无眠夜,礼金仙绣像,记否年时。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