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河即目

孤舟入流河,难可穷端倪。

将南复指北,飘转樯竿旗。

风色忽首尾,日光无东西。

团团蚁旋磨,历历人扶犁。

布帆一何劳,上落千百回。

弯腰众水手,邪许声能齐。

舷欹舵每侧,退懵进亦迷。

未觉岸流转,时见行树移。

客子不识路,但恐舟行迟。

来船亦如此,彼犹顺水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在河流中航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流的动态和船行的艰难。首句“孤舟入流河,难可穷端倪”便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探索未知的氛围。接着,“将南复指北,飘转樯竿旗”描述了船只在水流中随波逐流的状态,樯竿和旗帜随着水流飘动,形象地表现了航行的不确定性。

“风色忽首尾,日光无东西”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风向不定,日光也失去了方向感,暗示了航行中的不可预测性。接下来的“团团蚁旋磨,历历人扶犁”运用比喻手法,将船只比作蚂蚁在磨盘上旋转,人们在田间劳作,生动地展现了船只在河流中艰难前行的景象。

“布帆一何劳,上落千百回”写出了帆布在风力作用下频繁升降的情景,表现了航行的艰辛。而“弯腰众水手,邪许声能齐”则通过水手们的动作和声音,进一步强化了航行的紧张与团结协作的氛围。

“舷欹舵每侧,退懵进亦迷”描绘了船只在湍急水流中摇摆不定,舵手难以准确操控的情景,体现了航行的困难。最后,“未觉岸流转,时见行树移”则以岸和树的相对静止与移动,反衬出船只在流动中的速度与动态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航海技术的局限性和航行的艰辛。

收录诗词(9)

祝德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说字止堂、芷塘。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提督陕西学政,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掌礼科给事中。其诗以性灵为主,著有《悦亲楼集》

  • 字:趾堂
  • 籍贯:浙江海宁
  • 生卒年:1742-1798

相关古诗词

兴济守风寄沧州分司钱梅簃

已入长芦境,摇摇驻远舟。

空林风力壮,拍岸水声遒。

中酒三更月,怀人一枕秋。

天涯同有梦,曾倚笛床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青县复雪三叠前韵

粉本重描孰画师,梦中白凤好相随。

夙沙揽海天为合,析木扬葩月又离。

岂曰无衣思爱日,已占有庆乐耕时。

闲情更忆梅梢碟,玉冷香温感鬓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抵流河驿等驿前高阁

崚阁俯清州,凭栏极远眸。

云迷三淀水,日落九河流。

独倚晴空外,真宜最上头。

振衣风浩荡,长啸兴偏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青县道中

峭帆亭外水,故道是交河。

细土围高堰,平沙荡素波。

寻源通渤澥,别派合滹沱。

却忆中山近,何从望翠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