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题曹云西山水》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深沉的画面。首句“笔底江山不露锋”,暗示了画家曹云西的山水画作技艺高超,他以含蓄的笔触勾勒出江山的壮丽,却不直接显露锋芒,展现出一种内敛的艺术风格。次句“茅茨十尺倚长松”则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场景,茅屋依傍着参天的松树,流露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气息。
后两句“采芝空谷归何晚?知在晴云第几重?”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采芝者在空谷中漫游,可能象征着隐逸或寻求精神寄托,而“归何晚”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寻觅归宿的思考。最后,以“知在晴云第几重?”收尾,给人留下想象空间,那是在问山间云雾缭绕,究竟何处是他的居所,又或是他的心境所在,增添了诗歌的朦胧美和哲理意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赞美了曹云西的山水画作,同时也寓言了人生的追求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