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齐天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冒广生所作,以月夜景色和游子心境为背景,展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和对家乡的深深怀念。开篇“玉轮湿露西风透”,描绘了秋夜月色下露水晶莹、西风微凉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凄凄游人中酒”一句,通过游子借酒浇愁,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虬箭声沈,犀帷卧起”运用典故,形容箭矢沉寂,游子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凸显了愁苦之深。“啼宵怨昼”则写出无论日夜,游子心中都充满了哀怨。
接下来,“更履雁霜河,支飞无偶”描绘了游子如失群孤雁,漂泊无依,表达了孤独和思归之情。“触我羁愁”直抒胸臆,羁旅之愁更加浓重。“退红帘外自叉手”则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游子在红帘之外独自徘徊的落寞形象。
上片以景寓情,下片转入对时光流逝和家乡的思念。“年光空叹回首”感叹岁月匆匆,而故乡的垂柳依旧,对比之下更显游子的无奈。“向壁灯昏,傍檐虫絮”描绘了夜晚寂静的环境,衬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消瘦。
结尾处,“新词按就。只少个雏鬟,为拈红豆”表达了词人创作新词却无人能懂的心情,缺少知音的陪伴,只能对着红豆寄托相思。“惆怅家山,菊花黄也否”以问句收束,表达了对家乡菊花是否开放的深深牵挂,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词人远离家乡、羁旅他乡的愁苦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