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博士竹图

先生元是丹丘仙,迎风一笑春翩翩。

琅玕满腹造化足,须臾笔底开渭川。

我家只在山阴曲,修竹森森照溪绿。

只今榛莽暗荒烟,梦想清风到茅屋。

今朝看画心茫茫,坐久忽觉生清凉。

夜深明月入高堂,吹箫唤来双凤凰。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位先生原本是仙人般的雅士,迎风微笑时春风般轻盈。
他的胸中充满智慧,如同琅玕满腹,顷刻间在笔下流淌出渭水般的才情。
我的家隐藏在山阴的幽静小径,茂密的竹林映照着碧绿的溪流。
如今这里已被丛生的野草和迷茫的烟雾遮蔽,我只能在梦中期待清风拂过我的茅屋。
今日观赏画作,心中思绪万千,久坐后忽然感到一阵清凉。
深夜,明亮的月光洒进厅堂,我吹起箫声,仿佛唤来了双凤凰。

注释

元是:原本是。
丹丘仙:指超凡脱俗的文人雅士。
须臾:片刻,一会儿。
渭川:比喻丰富的才思或学识。
榛莽:形容杂草丛生、荒凉之地。
梦想:此处指怀念、向往。
清凉:形容心境宁静、舒适。
高堂:厅堂,这里指室内。
双凤凰:象征美好的事物或理想中的伴侣。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柯博士竹图》,通过对柯博士竹图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首句“先生元是丹丘仙”将柯博士比喻为仙人,暗示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接下来的“迎风一笑春翩翩”描绘了他面对春风时的轻松愉快,犹如春天的舞者。

“琅玕满腹造化足”赞美柯博士学识丰富,如同琅玕般的美玉充满智慧,他的才情源自大自然的赋予。而“须臾笔底开渭川”则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艺术才华,一挥笔下便能展现出如渭河般浩渺的画卷。

诗人接着转向自己的生活环境,“我家只在山阴曲”,表达了他对山居生活的热爱,那里有“修竹森森照溪绿”的宁静与诗意。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如今“只今榛莽暗荒烟”,荒烟笼罩,令人不禁怀念昔日的清风与茅屋。

最后两句“今朝看画心茫茫,坐久忽觉生清凉”描绘了观赏画作时的内心感受,仿佛置身画中,心境变得开阔清凉。夜晚,“夜深明月入高堂,吹箫唤来双凤凰”,以月光和凤凰的意象,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祥瑞,也表达了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竹图引发出对隐逸生活的追忆与憧憬,以及对艺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体现了王冕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柯博士画竹

湖州老丈久已矣,近来墨竹誇二李。

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丈相抗衡。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

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閒,十年走遍江南山。

今日披图见新画,乃知爱竹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竹冠草衣相对坐,坐啸清风过长夏。

形式: 古风

盆中树

橐驼已矣树多病,后世谁能谕官政?

盘根银节入盆盂,岂伊妡生之本性?

童童结盖拥绿云,皮肤转卷生虫纹。

幽人重之如重宝,置诸座右同佳宾。

时时玩赏勤拂试,要做人前好颜色。

自怜无路接春风,惭愧荆榛得甘泽。

人言此树受恩爱,我独悲之受其害。

既无所资无所求,何故矫为阿媚态?

嗟哉木命既有亏,其所玩者何为奇?

君不见石家珊瑚高且贵,今日根株在何地?

又不见李家花木比异珍,于今野草秋烟昏。

姚黄魏紫誇艳美,看到子孙能有几?

人生所重重有德,耳目之娱何足齿?

我知万物各有缘,胡不听之于自然?

平原太谷土无限,樗栎能与天齐年。

此树那宜此中种,器小安能成大用?

愿君移向长林间,他日将来作梁栋。

形式: 古风

秋山图

前年放船九江口,秋风猎猎吹蒲柳。

买鱼沽酒待月明,不知江上青山走。

三更吹笛欲唤人,漙漙白露侵衣巾。

故乡遥遥书断绝,空见过雁如飞云。

去年却下七里滩,秋水满江秋月寒。

子陵先生钓鱼处,荒台直起青云端。

先生不受汉廷官,自与山水相盘桓。

至今高节敦廉顽,清风凛凛谁能攀。

泊舟登岸行复止,小径分岐通草市。

石林掩映树青红,正与今年画相似。

茅庐半住林木里,白狗黄鸡小如蚁。

翁媪无言童稚閒,可是太平风俗美。

清溪水落鱼蟹新,东邻酿熟呼西邻。

相牵相把意思真,亲密不异朱陈民。

李端笔力乃巧妙,写我旧日经行到。

岂是老梦眩水墨,不觉掀髯发长啸。

殷家大楼沧江头,留我十日风雨秋。

触景感动客邸愁,便欲卜筑山之幽。

断桥流水无人处,添种梅花三百树。

直待雪晴冰满路,骑驴相逐寻诗去。

形式: 古风

秋怀十二首(其一)

悲风度古木,吹我屋上茅。

茅去屋见底,风声尚萧萧。

人心一何苦,人情一何骄。

却将眼下泪,散作炎上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