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束皙补亡诗(其一)南陔

南陔有兰,言采其英。谁无父母,可忘所生。

菽水承欢,怡色柔声。匪我之享,惟德其馨。

南陔有兰,言采其芳。我瞻我依,父母在堂。

槃匜滫瀡,非敬奚将。淑慎尔正,则笃其庆。

翩翩者乌,反哺于慈。人不如鸟,具体何为。

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孝思不匮,歌以永之。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拟束皙补亡诗(其一)南陔》由清代诗人吴敦仁创作,是一首颂扬孝道的佳作。诗中通过描绘兰花的美丽与芬芳,象征着孝顺的美好品质,以此引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以“南陔有兰,言采其英”开篇,借兰花的高洁与芳香,比喻孝顺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关爱。接着,“谁无父母,可忘所生”,强调了每个人都应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源。“菽水承欢,怡色柔声”,描述了孝子侍奉父母的情景,通过简单的日常小事,如给父母端上一碗饭、一杯茶,以及和颜悦色、温柔的话语,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

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翩翩者乌,反哺于慈”这一典故,将孝道与自然界的动物行为相联系,强调孝顺不仅是人类特有的美德,也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诗人提出疑问:“人不如鸟,具体何为?”意在启发人们思考,作为拥有更复杂情感和智慧的人类,为何在孝顺父母方面反而不如一些动物?这引发了读者对于孝道本质的深入思考。

最后,“椎牛罔及,鸡豚逮时。孝思不匮,歌以永之”,表达了诗人对孝顺行为的肯定与赞美,认为孝顺之心不应有时间限制,而应贯穿始终。通过歌唱的方式,将这种美好的品德传承下去,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价值。

整首诗语言流畅,寓意深刻,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收录诗词(13)

吴敦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束皙补亡诗(其二)白华

白华翩反,在彼空谷。余情信芳,曷云能辱。

勖此清修,以承顾复。白华有文,先德之芬。

彼姝者子,行砥于勤。守身大孝,伊古攸闻。

白华凝雪,既莹且洁。凡百君子,各敦尔节。

如华斯白,白而不涅。

形式: 四言诗

拟束皙补亡诗(其三)华黍

有黍者华,植于阪田。何以膏之,阴雨自天。

三时不害,实维丰年。我亩南东,芟柞载治。

九谷三农,罄无不利。有熠其华,献之为瑞。

其华熠熠,其实离离。丰我天庾,洁我神粢。

神其歆止,民力存斯。康年迄用,万邦其绥。

形式: 四言诗

拟束皙补亡诗(其四)由庚

由庚由庚,同我太平。二仪交泰,万物咸亨。

天运若枢,王则成之。周道如砥,民则行之。

薄海内外,晏之清之。清晏无波,玉烛调和。

韪我皇风,壤祝衢歌。由王之庚,无偏无党。

由王之庚,引恬引养。

形式: 四言诗

拟束皙补亡诗(其五)崇邱

莫高匪邱,峻极于天。物得所养,其崇亦然。

资生资始,有开必先。崇邱之广,无物不养。

天地氤氲,阴阳鼓荡。□□之兼,增高继长。

崇邱之上,九鸿在望。夏甸既恬,春台斯旷。

仰观俯察,物与无妄。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