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台千尺俯江干,达观宁论眼界宽。
但见青山围远水,不知何处是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高台千尺俯江干”的开篇,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诗人站在高台上,视野开阔,却并不执着于眼界的宽度,而是以一种达观的心态去欣赏眼前的景致。接下来的“但见青山围远水”,描绘了山与水相依的自然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壮美。而“不知何处是长安”则在赞美眼前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将现实的美景与心中的理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传达出诗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达观态度。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山水画,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与自我反思的空间。
不详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古帐萧萧画不真,空祠犹与狄公邻。
凭君妙手重图貌,不是寻常行路人。
弃官归去又重来,三十三年几人在。
玉虹横截碧云溪,不见腾空见如海。
山南山北屡相逢,年少今成二老翁。
不向烟霄共飞舞,且来倾倒玉瓶空。
一轩谁与写清辉,地近城闉却少知。
只待中秋深夜看,玉蟾低蘸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