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和尚赞三首(其二)

槁容而毳衣,殆不逾于中人。

而于祖道颠危之秋,勃然而中兴。

知我亦何幸,自幼及壮。出入其户庭,俯仰其藩篱。

而其道德之精华,未能略窥其毫微。

譬如戴天履地于终日,而其高明深厚所不能知。

惟闻孔子之殁一百年而生孟子,释迦之寂二千岁而有禅师。

拜手稽首,堂堂乎三界之依者耶。

形式: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云庵和尚赞三首(其二)》。诗中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对云庵和尚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描述云庵和尚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振作中兴,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勇气,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

“槁容而毳衣”,形象地描绘了云庵和尚朴素的外貌,暗示他虽外表平凡,但内心却蕴藏着不凡的力量。“殆不逾于中人”则强调了云庵和尚并非寻常之辈,他的能力超出了常人。“勃然而中兴”进一步赞扬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使国家得以复兴。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云庵和尚的感激之情,从幼年至壮年,自己一直生活在云庵和尚的庇护之下,深受其道德教诲的影响。然而,对于云庵和尚的深邃道德和智慧,诗人自感难以完全理解,如同戴天履地之人,对天地的高深莫测感到敬畏。

最后,诗人将云庵和尚比作“三界之依者”,即在佛教中象征着超越三界的伟大存在,表达了对云庵和尚无上尊崇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云庵和尚事迹的赞美和自我反省,展现了对高尚人格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云庵和尚赞三首(其三)

三玄铨量,设选佛科。邪师坏之,付授外讹。

以陷虎机,击其颓波。不动声气,怖走天魔。

形式: 押[歌]韵

潜庵源禅师真赞一首

十年积翠侍立,学得眼横鼻直。

平生气压丛林,问著左科背听。

一庵深藏霹雳,舌从教万象自分说。

百非四句无处蹲,孤风照人众星月。

形式:

僧求潜庵赞

德腊俱难及,一庵江寺隈。

敢称少室后,亲见老南来。

鬓雪残零尽,心花烂熳开。

若言只这是,九尾似黄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游龙山断际院潜庵常居之有小僧乞赞戏书其上

赵州只有一个齿,潜庵一个恐不趐。

虽然下下都咬著,咸酸自分盐醋味。

龙兴古寺曾闭门,断际云孙第十世。

劝人莫信马大师,一口吸尽西江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