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始安王石头城诗

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

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

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石头城中侍奉始安王时的景象和心情。开篇“绪官承盛世,逢恩侍英王”两句,设定了诗人的身份与所处环境,是一位官员,在繁华盛世中侍奉着英明的君主。

接着,“结剑从深景,抚袖逐曾光”两句,则是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这里“结剑”可能指的是山势如剑,或是诗人佩剑的情形;“抚袖逐曾光”,则是在追忆过去的辉煌岁月。

“暮情郁无已,流望在川阳”表达了诗人晚上时分的心绪,无尽的思念随着河水向远方漂浮。这是对内心深处感受的抒发,显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乡愁。

“平原忽超远,参差见南湘”两句,则是在描写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观察。这里“平原忽超远”,可能意味着视野开阔,一眼望去便是无垠的平原;“参差见南湘”则表现了对遥远南方山水景色的渴望。

“何如塞北阴,云鸿尽来翔”这两句,是在比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诗人问及南方与塞北(即边疆地区)的气候和景色之异,同时也描绘了天空中聚集而来的乌鸢。

“揽镜照愁色,徒坐引忧方”两句,则是对内心世界的自省。诗人手持镜子审视自己愁苦的面容,同时在空房中沉浸于无尽的忧虑之中。

最后,“山中如未夕,无使桂叶伤”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时间流逝和自然美好保持敬畏之心的情感。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山中,不让时光匆匆而过,也不愿看到美丽的桂树受到任何伤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郁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织,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

收录诗词(134)

江淹(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字:文通
  • 籍贯: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 生卒年:444—505

相关古诗词

侍始安石头城

开局绕天邑,襟邑抱尊华。

形式:

卧疾怨别刘长史诗

四时煎日夜,玉露催紫荣。

始怀未及叹,春意秋方惊。

凉草散萤色,衰树敛蝉声。

凭景魂且谧,卧堂怨巳生。

承君客江潭,先愁鸿雁鸣。

吴山饶离袂,楚水多别情。

金坚碧不灭,桂华兰有英。

无辍代上朝,岂惜镜中明。

但见一叶落,哀恨方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咏美人春游诗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蘋。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学魏文帝诗

西北有浮云,缭绕华阴山。

惜哉时不遇,入夜值霜寒。

秋风聒地起,吹我至幽燕。

幽燕非我国,窈窕为谁贤。

少年歌且止,歌声断客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