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勃海遇风,翼晨舟抵大沽口,潮退阻沙,乘渔艇泛海至塘沽,已夜午矣

转舵芝罘侧。蓦西风、欢催飓母,横吹海立。

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

高涌自、潮头轻掷。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

喜夺命,蛟龙窟。神沙衣带横天末。

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

荡双桨、前无空阔。

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

踏芒屐,痕犹湿。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在渤海遭遇风暴后的壮丽景象与作者的深刻感受。词人俞陛云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海上风暴的震撼与壮美,以及风暴过后海面的平静与生机。

开篇“转舵芝罘侧”,点明了航行的起点,随后“蓦西风、欢催飓母”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风暴来临的瞬间,西风呼啸,仿佛飓风在欢呼,海浪随之而起,形成壮观的景象。“横吹海立”则进一步强调了风暴的威力,海浪如同被横扫一般,直立于海面之上。

接下来,“前阵排樯连后劲,万斛舟腾一叶”描绘了船只在风暴中的艰难航行,尽管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但依然奋力前行。“高涌自、潮头轻掷”则展示了风暴过后,潮水自行涌动,潮头轻盈地抛掷在海面上的景象,充满了动态之美。

“黯淡斜阳云隙漏,映天容、如墨涛如雪”这一句,通过夕阳的余晖与海浪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显凄美的氛围。而“喜夺命,蛟龙窟”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奇迹的赞叹。

“神沙衣带横天末”描绘了远处的沙洲,如同一条飘带横跨天际,增加了画面的广阔感。“障回澜、黄流互搏,五河并力”则进一步展现了风暴后的海面,各种水流相互碰撞,五河之力汇聚一堂的壮观景象。

“招得渔舟低掠燕,倚枕中宵摇兀”描述了风暴过后,渔舟在夜色中缓缓行驶,如同燕子低飞,而作者则在船中倚枕,感受着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荡双桨、前无空阔”则表达了对前方未知的探索与期待。

最后,“七二湾环行渐近,傍平滩、灯火人声合”描绘了接近目的地时的景象,七十二湾环绕,逐渐靠近岸边,灯火闪烁,人声鼎沸,预示着安全与归家的喜悦。“踏芒屐,痕犹湿”则以细节收尾,展现了作者在陆地上行走时留下的足迹,以及对这段经历的深刻记忆。

整首词通过对海上风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面对自然时的勇气与智慧,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探索与归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8)

俞陛云(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高阳台

崎岸无人,乱山如梦,重来尽耐思量。

乍展情芽,娇憨骑竹年光。

关河未识天涯远,只难禁、酸沁回肠。掩离觞。

忍泪低鬟,已湿罗裳。

嘘寒问煖寻常语,到临岐嘱付,垂老难忘。

小坐迁延,一双人影斜阳。

卅年绮恨飘风过,剪秋灯、谁话沧桑。向横塘。

淡月昏烟,独雁回翔。

形式:

绮罗香

淡欲生阴,去还成恋,凝望天涯迟莫。

翠舞珠酣,肯为朱门少驻。

下芳砌、蝶暝重帘,倚荒戍、雁沈寒浦。

借枝头、馀煖无多,栖鸦啼梦玉京路。

江城哀角自奏,剩有片帆红闪,苍凉归渡。

一抹残山,映取倦妆眉妩。

伴孤影、知有谁来,写閒恨、了无著处。

乍销凝、换却黄昏,月娥凄共语。

形式:

绮罗香.龙湖倚棹,野水苍烟,閒秋柳一行,萧疏向客,临风寄慨

绮陌骢归,翠堤莺倦,埼岸几番疏雨。

弹指秾春,一笑千金眉妩。

拚付与、残笛西风,更谁共、画船南浦。

掩乡关、黄叶村孤,绕枝剩有乱鸦语。

长杨零落词赋,奈慵扶烟态,楚腰无主。

萍絮茫茫,禁得夜寒风露。

孤俊约、青眼交疏,留纤影、朱阑人去。

愿来生、莫长情芽,愁痕吹又聚。

形式:

临江仙

鱼白雁红都过未,怀人风雨江干。

一珠一字报平安。倦馀须罢绣,露重莫凭阑。

猩色蛮笺呵欲润,夜窗细砑螺丸。

行行都半叙暄寒。要从无字处,情味耐君看。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