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兴祖对中国古代哲理与治国方略的深刻感慨之作。首句“至理穷微妙”表达了对深奥道理的探索,暗示薛艮斋可能在哲学或学术上有卓越见解。次句“经纶特绪馀”则赞扬薛艮斋的才智和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独特贡献。
第三句“鄂城资豫备”提到薛艮斋可能在鄂城有所布局,为未来的安定做好准备,显示出他的远见卓识。第四句“淮甸得安居”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规划使得淮河流域得以安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第五、六句“慨慷陆公奏,详明贾谊书”借用了陆公(陆贾)和贾谊的典故,赞美薛艮斋的奏章详尽明了,如同贾谊般富有智慧。最后两句“今辰恨埋玉,恸哭满乡闾”表达了对薛艮斋去世的悲痛之情,乡亲们深切悼念,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叙事和引用历史人物,既赞扬了薛艮斋的才能和贡献,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