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饮马长城窟》由元代诗人周巽所作,通过描绘边塞景象与历史故事,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情感。
首句“漠漠辽水云,明明关山月”以辽阔的云雾和明亮的月光勾勒出边塞的壮丽景色,引人入胜。接着,“迢迢万里城,历历饮马窟”点明了地点,将读者带入到长城的宏伟之中,饮马窟的细节则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有妇哭声哀,哭城城为摧”一句,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妇人的哭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家园的思念,使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痛苦。接下来,“秦兵五十万,白骨雪成堆”更是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堆积如雪的白骨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战争的无情。
“至今窟中水,犹是当时泪”将自然界的水流与历史的泪水联系起来,寓意深远,暗示着历史的痕迹永远难以抹去。最后,“涓滴积成泉,长留在边地”进一步强调了历史的永恒性和不可磨灭性。
后半部分“前年度辽西,渴马绕城嘶”、“今岁阴山道,解鞍卧沙草”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边塞生活,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韧与无奈。“魂随秋雁归,梦见家山好”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早晚向临洮,朔风吹节旄”、“归骑大宛马,玉碗醉蒲萄”则是对未来的憧憬,预示着战士们终将回归故乡,享受和平与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历史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