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四弟游西山回,告余雨中看山,有似画者,有不似画者。余爱其语,为谱此解

意行径至。层壁峭立,浓翠新洗。断崖如咫。

此身恍置,荆关画图里。倚天极视。

平野绣错,村舍烟起。西望如此。

切休东顾,苍苍怎凝睇。徙倚。众峰逼。

比较丹青浑不似。泼墨点皴,犹嫌含笔细。

倘霁后重游,宜若明绮。阿连高致。

便刺取粗文,刻画颠米。乞山灵、近移窗几。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四弟一同游历西山的所见所感。"意行径至",诗人随心而行,来到景色秀美的地方,峭壁矗立,翠色清新,仿佛置身于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之中。"断崖如咫",形象地写出山崖之近,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广袤的平原如锦绣交错,炊烟袅袅升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他提醒弟弟,欣赏眼前的美景时,不必再向东张望,因为那苍茫的远方难以用画笔完全捕捉。"切休东顾,苍苍怎凝睇",表达了对眼前景致的专注和赞叹。

"徙倚"二字,写出诗人徘徊流连,被群峰环绕,感叹眼前的风景胜过任何丹青妙笔。他觉得即使是大师的泼墨山水画,也比不上这自然的真实与生动。设想雨后重游,景色更显明丽,仿佛是明亮的绸缎一般。

诗人赞赏四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认为他的描述如同阿连(可能是人名)那样高雅脱俗,甚至可以媲美书法大师的粗犷笔触或颠倒的米家山水风格。最后,诗人祈求山神能让这美景更加亲近,仿佛将窗几移到了山间。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山的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致的深深喜爱和对艺术的感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35)

奭良(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其一)念台先生海天旭日砚,裔孙海门绘图,属题

韩陵片石,去名贤未远。且做人閒鼎彝看。

忒煞坚、耐他磨了还磨,谁比似、只玉带遥遥作伴。

留传都有意,付与云礽,慷慨乘城伴危难。

拂拭莫开帘,咫尺图中,海波沸、日光幽黯。

属木石、吴儿莫轻题,怕青针穿时,素笺难浣。

形式:

洞仙歌(其二)题肃忠亲王旅顺书册

荒寒野处,问如何遣日。手擘涛笺墨华碧。

有山禽格?,路草斑烂,凭眺处、都化作湘累叹吒。

天乎胡此醉,阁笔沈思,往事匆匆不堪忆。

旧恨怎消磨,泽畔行吟,犹延望、断鸿天北。

当庄生、哀吟一般看,任苏海韩潮,莫摅胸臆。

形式:

瑶华.赵尚书家昙花

日边仙种,海上移来,刚到天中见。

夜沈沈候,有双双、雪蕊歘开徐敛。

金尊罢宴,恰点缀、疏帘低槛。

素心人、坐对怡然,钩月初临影浅。

小盆丰叶敷腴,似青琐轻摇,粉团微颤。

频催明镜差解意,留得新妆半面。

幽香晴逗,分一缕、飘飏鼻观。

祝年年、应节同心,刻画玉真圆满。

形式:

满庭芳.孟晋招饮淀园

雨浥轻尘,风吹淡馥,一湾流水田田。

亭亭红萼,翠盖滴珠圆。

胜赏偏逢夏健,陪游屐、蒲箑都捐。

濠梁兴,引车虚左,一似信陵贤。西园。

初识路,东阡北陌,第五桥南。

有幽篁结霭,老树参天。

散坐听诗读画,萧閒趣、雅称林泉。

飞溅急,碧筒劝酒,归去冷云偏。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