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题蟠桃图为徐比部”为题,由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诗中描绘了蟠桃图的奇妙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的独特感悟。
首句“室后松纹绣有鳞”,以松树的纹理比作绣有鱼鳞的图案,既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形态,又暗示了蟠桃图中的某种神秘或吉祥之意。接着,“斗南星气烂如银”一句,将斗南的星辰之光比作璀璨的银色,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辉煌与神秘氛围。
“最奇此会天开子,不小当年岳降申”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非凡意义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参与者才能与地位的极高评价。
“塞上千金求谏草,庭中七月下仙轮”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述了人们不惜重金寻求智慧与启示,以及仙人驾着仙轮降临的场景,体现了人们对知识与超凡力量的渴望与敬仰。
最后,“岁星是否东方朔,只问蟠桃图上人”一句,以岁星(古代指木星)与东方朔(汉代著名文学家)为喻,提出了一个关于身份与真伪的问题,引人深思。同时,将答案留给观画者,强调了艺术作品的主观性和多义性。
整首诗通过对蟠桃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美妙融合,也蕴含了对智慧、超凡与真理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