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恩平郡王游山登寺中小阁

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

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

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

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倚靠在天边的萧瑟古寺,小楼坐落在青翠山色之中。
云雾缭绕的三座山峰秀丽挺拔,一条小径通向松杉丛生之地。
海潮的声音让人心灵开悟,世俗的忧虑瞬间消散。
可笑那些在林中狩猎的人,还在期待着像大雁那样飞越边塞。

注释

天边:远处。
萧寺:破旧的寺庙。
小阁:小楼。
翠微:青翠的山色。
烟霭:云雾。
三峰秀:三座山峰秀丽。
松杉:松树和杉树。
一径通:一条小路通向。
潮音:海潮声。
悟:领悟。
尘虑:世俗忧虑。
空:消失。
弋:狩猎。
落塞鸿:飞往边塞的大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间寺庙景象。"天边倚萧寺,小阁翠微中",开篇便以高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一座位于山脉之间的古老寺庙,隐匿在翠绿的竹林之中,给人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

接下来的"烟霭三峰秀,松杉一径通",则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风光。"烟霭三峰秀"中的“烟霭”可能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或是远处山峰上的云气,这些自然现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美丽的景致。而"松杉一径通"则表现了寺庙后方的幽深小路,两旁长满了松树和杉木,小径蜿蜒曲折,却又清晰可辨。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耳边响起的是远处潮汐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有着启迪心智的力量,使得"潮音从耳悟,尘虑转头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感受和内心的变化,仿佛听到潮水声后,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解脱。

最后两句"堪笑林间弋,犹思落塞鸿"则流露出诗人的情感体验。"堪笑林间弋"可能是在表达对林间渔猎生活的赞赏,或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一种接受和理解。而"犹思落塞鸿"中的“犹思”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边塞上的鸿雁飞翔的思考或是怀念,这可能与他个人的情感经历有关,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声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方世界的思考。

收录诗词(652)

史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字:直翁
  • 号:真隐
  • 籍贯:明州鄞县
  • 生卒年:1106年—1194年

相关古诗词

晨兴怀寺中用前韵

薛公言慷慨,端可讽驯犀。

器广蜃江小,名高雁岭低。

宸居清琐闼,禁路紫骝蹄。

揆德宜长处,何因梦白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范经干昆季昌国杂咏.酴醾花

满架犹烦雪作英,年年向此眼偏明。

春迟故欲牡丹伴,韵胜还驰雅客名。

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

却嫌梅蕊无才思,零落苍苔为笛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恩平郡王

彤庭秋晚宴,和气与春同。

寿酒千钟绿,宫花万叠红。

金羁鸾仗底,赤舄玉阶中。

归路闻人语,关雎诵国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程泰之尚书

程王二夫子,听履上甘泉。

咳唾妙一世,万斛明珠圆。

官居季孟间,风义帝相先。

每当持论许,闻者殆欲仙。

蛟龙纵巨壑,鹰隼横寥天。

坐令脍炙馀,枵腹犹便便。

程方秋欲半,金波照觥船。

追想昔年日,高会有由缘。

亲故持吉语,置酒家东偏。

今年玉堂直,对此宜无眠。

夜色凉如水,冰轮吐层颠。

顾影还自慰,身冠六卿联。

巍巍太平基,圣主乐得贤。

作句纪兹夕,所喜期不愆。

藏之在巾笥,未肯露其全。

王于退食际,髣髴知云然。

求之既愈力,璀璨出长编。

荆潭伫唱酬,凡目一洗湔。

我生亦何幸,披味如击鲜。

明朝问纸价,都下已争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