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

步出夏门,登山望海。峨峨玄圃,茫茫安在。

颓阳悬车,夜光在天。安得人生,常保少年。

金城之上,十二玉楼。宁有羽翼,以往遨游。

仙人宁封,曾饵飞鱼。我非常伯,空思石蕖。

青鸐不鸣,黄河未清。太平何时,白发巳生。

舜崩苍梧,丘殂东鲁。古来圣贤,皆入黄土。

秋风鸣条,春花盈树。时如驷马,超腾不住。

何不鼓瑟,嗟哉此言。戚戚多悲,强歌无欢。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省曾的《步出夏门行》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情景。首句“步出夏门,登山望海”展现了诗人出行的场景,接下来的“峨峨玄圃,茫茫安在”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迷茫。诗人感慨“颓阳悬车,夜光在天”,暗示岁月如流,青春不再。

“安得人生,常保少年”直接表达了对青春永驻的渴望,而“金城之上,十二玉楼”则象征着理想中的仙界生活。诗人以“仙人宁封,曾饵飞鱼”的典故自比,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的追求,但又感叹自己“非常伯,空思石蕖”,未能如愿。

“青鸐不鸣,黄河未清”借自然景象寓言人间未达太平,个人已生白发,流露出深深的忧虑。“舜崩苍梧,丘殂东鲁”借古代圣贤的去世,暗示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最后,“秋风鸣条,春花盈树”描绘四季更替,时间飞逝,“时如驷马,超腾不住”形象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哀叹,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寻,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期盼。结尾处“何不鼓瑟,嗟哉此言”和“戚戚多悲,强歌无欢”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法排遣的悲伤。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门行一首

出东门,旭日皎皎。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形式: 乐府曲辞

西门行一首

出西门,望颓阳。飘景渐堕辞高苍。

生年那复得久长。陈美酒,乐以康。

弹丝理曲坐高堂。富贵何为旦夕煎心肠。

人言蜉蝣莫不怆以悲。人言朝菌莫不怆以悲。

倏然人生,倏然人死,与死同归。

嬉戏为童儿,玉貌忽以摧。何用营营自苦早衰。

明日下黄泉,今夕不可知。

殒绝俄顷间,长往谁与期。

妻子虽至亲,欲并不得随。

当乐且为乐,不乐诚可嗤。

东家有高爵,金玉凌高山。

伏辜于蛮方,遐窜不得还。

西家有豪侠,美女罗千□。

放意穷娱乐,王侯气相干。

宁知昊天道,恶盈而好谦。

怡然守蓬素,没齿心无惭。

盗蹠多黄金,伯夷饿青薇。

烈士贵垂名,何惜死与饥。

千秋百岁后,谁能蔽光辉。

寄谢垂衣子,操行宜勿亏。

形式: 乐府曲辞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九)

岪郁流波山,流波浮东海。

黄帝得苍夔,为鼓几千载。

振橛威四方,焕然生风采。

帝去鼓声息,沉吟世移改。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其十)

国邑有大繇,康庄行猾褢。

海内扬戈兵,凫徯下鹿台。

宛彼鴸鸟鸣,贤豪逐草莱。

鼎沸固有自,放士真堪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