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溪碧照浮航,仁祠紫界墙。
窗扉衔远色,树石纳馀凉。
升讲林花落,抛生水鸟翔。
逢僧谈止观,数刻尽牛香。
这首诗描绘了浮石寺的宁静与和谐之美。首句“溪碧照浮航”,以碧绿的溪水映照着航行的船只,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仁祠紫界墙”则点明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紫色的围墙环绕着仁祠,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窗扉衔远色,树石纳馀凉”两句,通过窗户和门扉将远处的景色引入室内,同时,树木和石头又为人们提供了避暑的清凉,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巧妙融合,以及对环境的和谐利用。
“升讲林花落,抛生水鸟翔”描绘了僧侣在林间进行教义讲解的情景,花瓣随风飘落,象征着知识的传播与生命的循环。而水面上飞翔的水鸟,则是自由与生命力的象征,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逢僧谈止观,数刻尽牛香”则展示了僧人与访客之间的交流,通过谈论禅宗的“止观”(即静心与观照)之道,使得短暂的时光充满了深邃的智慧与内心的平和。整个场景中,牛香的香气似乎也成为了时间流逝的见证,增添了诗篇的意境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浮石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还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精神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不详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出宰分寰邑,修书得秘丘。
青云莫厌晚,翠柏最宜秋。
旧学缁林散,前欢醉墨留。
弦歌聊自慰,不足论全牛。
气入商中劲,人思渎上劳。
沧江萦故国,凉月伴归舠。
丽赋凭乌有,清篇托畔牢。
竹林温绪业,天彀伫时髦。
金策巡方罢,斋轩俯斗城。
池閒鱼听法,台静鸟窥生。
社影香蕖白,禅阴碧柰清。
昆灰多妙辨,平日集朝缨。
小阁闭春风,疏帘隔几重。
柳绵收未住,酒病太无悰。
带眼偏知瘦,棋图最信慵。
隆中一觉睡,日影过高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