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夜马良存吏部宴集初台玩月

溪台澹秋痕,雁底坐超忽。

万里霄无云,木末吐华月。

气扫堞浮浮,辉满峰兀兀。

写影水精域,望气金银阙。

丛筱浸寒漪,披飏镜中发。

列筵出窈窕,应湿凌波袜。

歌吹翻流光,淫鱼听恍惚。

濯醉零露新,传咏远风歇。

馀情腾钓矶,何处战死骨。

化字遗浊世,钟声漏林樾。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三立在八月十七夜晚,与吏部马良存一同在初台上欣赏秋夜月色的场景。"溪台澹秋痕"开篇,点明地点是临溪的高台,秋意淡淡,仿佛能看见月光下的浅浅痕迹。"雁底坐超忽",诗人与友人坐在雁群之下,心境超然,时光仿佛停滞。

"万里霄无云,木末吐华月",描绘了开阔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明亮的月亮从树梢升起,犹如明珠般璀璨。接下来的诗句"气扫堞浮浮,辉满峰兀兀",通过描绘月光洒在城墙和山峰上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与壮丽。

诗人将月影比喻为水精域中的倒影,遥望月色,仿佛看到了金银般的宫殿。"丛筱浸寒漪,披飏镜中发",写丛丛细竹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月光如镜,照亮了诗人和友人的秀发。宴席上,音乐悠扬,歌声飘荡,连鱼儿也为之沉醉。

"濯醉零露新,传咏远风歇",月夜的清新气息让人心醉,而歌声渐渐消歇,余音回荡。最后,诗人的情感升华,"馀情腾钓矶,何处战死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战争残酷的反思。"化字遗浊世,钟声漏林樾",以钟声穿透林间,象征着诗人希望在乱世中留下精神的印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三立的独特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12)

陈三立(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三日会葬恪士西湖吉庆山

悬泪三年成觅汝,犹及抚棺依佛所。

须臾邪许响荒山,漆光摇摇湿寒雨。

夙收灵气指埋骨,临穴四拥岩峦舞。

我老亦无世可托,偕亡羡此一抔土。

月夜魂出唱新诗,草根和以虫声苦。

更待拱柏啼翠羽。

形式: 古风

三月十日谭芝云翰林招同徕之宗武诸君灵谷寺看牡丹

灵窟负花辰,梦痕涴层叠。

荏苒春复还,僧约乃如谍。

提携缺望俦,轻车骋蹀躞。

驰道拥奇峰,晴郊明新叶。

山门穿幽深,列松对张鬣。

前导鸟鹊呼,反顾狐兔蹑。

丈室聚蜂声,丛朵初镂鍱。

盛鬋态婀娜,光影诸天接。

照席红盘盂,笋香馨七梜。

主人为花寿,浇酒促步屧。

吟魂与杂并,栩栩庄周蝶。

吾曹偶逃世,洗心博晕颊。

谈舌翻色空,箭锋脱彀捷。

大千安所殉,俄顷留媚靥。

茗罢寻遗墟,荦确杖妥帖。

终古岩壑尊,吐气自扶挟。

草风吹灵坟,万化赴冥摄。

归径苍霜垂,微阳写城堞。

形式: 古风 押[叶]韵

三月三日鹤亭自丹徒至携同宗武公约伯臧及苍崖上人泛舟秦淮夜还饮水榭与鹤亭别

牵瘵闭幽栖,学诵阙章句。

荡寐艳阳辰,桃柳乱红翠。

佳人移京口,调笑蔼嘉会。

拥醉飏轻舠,衫袂入融吹。

山光湿栏楯,悠悠成自媚。

岳僧咳唾底,写石影吾辈。

低昂今古情,嬉春从辟世。

踏岸窥园馆,花畔出云髻。

传歌一水上,星点争明晦。

终宴千徘徊,苍然飘离思。

形式: 古风

大雷电有作

划尽一楼奇,景物焕天眼。

晴湖镜奁开,云岫屏风展。

雁骛时点缀,龟鱼共游衍。

霜堤秃后株,黄绿作深浅。

塔影卧寒漪,孤艇月中显。

灵辉醉鬼梦,酒碗恣偃蹇。

初夕偪霾曀,雷电下扫捲。

文豹号万仞,金蛇绕百转。

破山烧大浸,势与坤轴撼。

飙海旋一螺,震撼保馀喘。

乖阳乘驳阴,天人气相演。

疆鄙果兆乱,过师塞船辇。

跳梁剩压卵,千里念蹂践。

竖儒稽灾祥,宁以智自免。

鸡鸣起欠伸,悲笳在城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