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登半塘寺阁》描绘了作者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与现实生活中束缚的对比。首句“夙有山水慕”,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山水之美的深深热爱;“苦为形役拘”则揭示了他被世俗事务所牵绊的无奈。夏日漫长,诗人借此机会登临半塘寺阁,得以亲近佛塔,暂时摆脱尘世的喧嚣。
“攀云凌广阁,霭霭见吴都”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视野开阔,吴都(苏州)的风貌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接下来的诗句“诸川散林上,平野郁芬敷”进一步描绘了山川河流与茂密丛林的交织,以及平原广阔、花草繁盛的美景。
“法花垂缥缈,晴采动虚无”运用了佛教意象,法花如梦幻般轻盈,晴空中的色彩仿佛触动了虚无的境界,增添了神秘与超脱的氛围。然而,“烟火下方杂,昏明时态殊”又将视线拉回人间,烟火气与日出日落的光影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境超自生乐,疲心忽重苏”表达了诗人在此境中得到了心灵的愉悦和疲惫心灵的复苏,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间纷扰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阁所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