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

曾闻甘露前朝寺,北固西来体势成。

山涌金银孤屿出,地蟠吴楚大江横。

帆樯两岸瓜州渡,烟火千家铁瓮城。

安得更凭高处望,无边诗思一时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甘露寺及其周边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诗人王鏊以细腻的笔触,将历史遗迹与眼前景致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首联“曾闻甘露前朝寺,北固西来体势成”,开篇即点明了甘露寺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暗示其在古代的重要性和现今的静谧之美。北固山与西来的气势相呼应,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雄浑的基调。

颔联“山涌金银孤屿出,地蟠吴楚大江横”,进一步描绘了甘露寺周围的自然风光。山峦起伏,仿佛金银堆砌而成的岛屿从云雾中显现,而大地则如同盘踞在吴楚之间的长江,横贯天地之间,展现出磅礴的气势与壮丽的景色。

颈联“帆樯两岸瓜州渡,烟火千家铁瓮城”,转而聚焦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瓜州渡口帆影点点,船只穿梭于江面,而铁瓮城内烟火袅袅,万家灯火映照着夜空,既展现了繁忙的水运景象,也描绘了城市生活的热闹与温馨。

尾联“安得更凭高处望,无边诗思一时生”,表达了诗人对更高视角的渴望,以及由此激发的丰富想象和创作灵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诗人似乎能更全面地欣赏到这幅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的美丽画卷,激发了无限的诗意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甘露寺及其周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金山

借得仙人九节藤,半酣飞上最高层。

乾坤纳纳容人看,岁月悠悠忆我曾。

潮送夜声来铁瓮,山浮王气入金陵。

凭阑欲待中天月,足踏神鳌恐不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饮云龙山放鹤亭

把酒高亭迟日晴,青山无限赴彭城。

地横西楚英雄气,水泻南徐感慨声。

燕子楼前春草合,虎牢关外暮云生。

不知放鹤人何在,辽海茫茫万里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饮德州郑主事分司园亭

绿阴深处著幽亭,檐下流泉诘屈经。

暑雨炎风空作势,倦途尘思豁然醒。

蜀中妖鸟何年至,吴下征帆半日停。

见说云州烽未熄,谁能举矢射狼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送徐司空致仕

病来宦海早抽身,七里滩头理钓纶。

疏凿苏湖功独伟,旬宣齐鲁政犹新。

悬车光已生东粤,曳履声犹绕北辰。

赠别都门多感慨,庙堂渐减老成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