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怀》由元代诗人郑昂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首联“王粲凄凉仍去国,杜陵老大竟飘蓬”以王粲和杜甫两位古代诗人的遭遇开篇,王粲在乱世中离乡背井,杜甫晚年漂泊不定,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
颔联“荆州岂免依刘表,蜀道终须谒郑公”则将目光转向历史,提及王粲曾依附于刘表,而诗人自己或许也将在未来的某日,像郑公一样踏上艰难的蜀道之旅,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预感与决心。
颈联“三礼赋成追昔日,七哀歌罢起秋风”中,“三礼”指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此处借指学问与文化传承;“七哀”则可能源自杜甫的《七哀诗》,表达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哀叹。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展现了诗人对学问追求与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
尾联“青青亦有江南草,鹦鹉洲边恨不穷”以江南的青草和鹦鹉洲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鹦鹉洲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此处或寓含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学问、命运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