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登上方丈小楼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受。首句“古寺经行处”,点明地点为历史悠久的寺庙,暗示着此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接着,“高怀惬晚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秋日美景的深深喜爱与满足之情,高远的情怀在晚秋的氛围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白云岩际塔,红树水边楼”两句,运用对比与色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共存。白云缭绕于山岩之上,古塔静立其间,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而红树点缀于水边,与远处的楼宇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月露天光近,金银夜气浮”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与美丽。月光洒落,照亮了夜空,仿佛天上的金银之气在夜空中飘浮,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美轮美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向往。
最后,“远公应好客,宁惜片时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古人(远公,指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交流的愿望,以及愿意在此停留片刻,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句既是对古代高僧智慧的敬仰,也是对自己心灵追求的一种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