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张辅(其二)

永乐六年安南平,是年之冬变骤生。

七年远统平夷兵,八年春还秋复叛,明年仍赋征南行。

简定陈季扩,前后相继作。

一攻造舟叱览山,再攻荷花海之湾。

俘斩无算势未已,纷纷火燧爇象尾。

猬毛之矢刺天飞,象奴象鼻落如雨。

一战美良山,再战昆浦暹蛮间。

步骑蹴之传檄定,次第就擒海氛静。

海氛静,占城降,择故王后封为王。

版图不入归要荒,我无所利计大义,兴灭继绝辞堂堂。

奈何升州置卫所,人其人,土其土。

中国约束夷苦严,安南之风安于南。

南人不反那可得,宣德年间得而失。

王通盟,柳升没,依旧安南属外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永乐年间对安南(今越南)的多次军事行动,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诗中详细描述了从永乐六年到宣德年间,明朝军队在安南的多次进攻,包括建造船只、攻打荷兰花湾、美良山、昆浦等地的战斗过程。诗中提到俘虏和斩杀的敌人数量众多,战场上箭矢如雨,象奴倒下如同雨水般密集。通过这些具体的战争场景,诗人展现了战争的血腥与破坏。

接着,诗中描述了明朝军队最终取得胜利,俘获并处决了安南的首领,稳定了局势。随后,明朝将安南纳入版图,封原国王的后代为王,使安南成为明朝的属国,不再被视为蛮荒之地。然而,诗中也提到了明朝在安南设立卫所,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当地人民的压迫。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明朝在安南政策的反思,指出虽然明朝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对安南的治理方式可能过于强硬,导致当地人民的反抗。诗中提到明朝在宣德年间重新失去对安南的控制,暗示了这种强硬政策的局限性。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描绘,反映了明朝在对外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以及对当地治理策略的思考。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解学士缙

入直三朝礼遇隆,蛾眉害宠谮偏工。

凿江岂必通无益,试卷如何读不公。

异议穷兵踰绝徼,苦心夺嫡护储宫。

汉王法死占城弃,应吊忠魂积雪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胡忠安濙(其一)

圆光五色太和山,金殿双双白雉斑。

寿恺閒堂娱老地,为脩贺表不曾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胡忠安濙(其二)

龚谦剑术但除妖,万里边关守合牢。

臣不知兵知将将,阴阳通晓仰弥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夏忠靖原吉(其一)

太液池东燕赏优,翠炉银瓮玉垂钩。

古来工魏何曾死,人说成周未是仇。

曲逆能言钱谷数,昌黎不与大颠游。

手书口答无虚日,黄发三朝倚老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