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二首(其十二)苏武

忆昔看羊海上居,雪寒犹是齧毡馀。

匈奴但识羝无乳,汉使能令雁有书。

属国不嫌恩太少,中郎若屈义全疏。

愿将手内清风节,贼子奸臣一示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咏史十二首(其十二)苏武》以苏武牧羊北海的历史典故为背景,表达了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首句“忆昔看羊海上居”,回忆起苏武在遥远的北海牧羊的艰难岁月,环境恶劣,连雪寒都让人感到毡衣的残破。“雪寒犹是齧毡馀”形象地描绘了苏武在艰苦条件下的坚韧。

接下来两句“匈奴但识羝无乳,汉使能令雁有书”,通过匈奴人只知道公羊不会产奶,暗示苏武的坚贞不屈,而汉使能利用大雁传递书信,象征着朝廷对他的思念和信息的沟通。这两句展现了苏武的忠诚以及汉朝对他的牵挂。

“属国不嫌恩太少,中郎若屈义全疏”进一步赞扬苏武的高尚情操,即使朝廷给予的恩惠看似微薄,他也不肯妥协,坚持道义。“中郎”指苏武曾担任的中郎将官职,“全疏”则表示他对原则的坚守。

最后两句“愿将手内清风节,贼子奸臣一示渠”,诗人希望苏武的精神如同清风一般,能够警醒那些忘恩负义、背离道义的贼子奸臣,表达出对忠贞品德的推崇和对邪恶势力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苏武的事迹为载体,歌颂了忠诚、坚韧和正义,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道德教化意义。

收录诗词(483)

李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草阁

草阁正在江之滨,白沙翠竹便为邻。

家鸡避客飞上屋,野鸭成群来近人。

石渠翰墨非无地,锦里桑麻却甚真。

目送渔舟行浩荡,一川烟雨渺丝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石井山中

石井山中云绕门,题诗不减浣花村。

已知子可为宗武,更愿孙能继审言。

照眼椒花工取媚,向人梅蕊故开繁。

老来自信生涯好,乞与春风日讨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归田

老病归来荷主恩,田园芜矣未须论。

一经有在堪传子,百事无为且抱孙。

当午邻鸡啼屋上,常时乳犬吠篱根。

武陵谩说渔郎棹,须信桃源本是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游寿山

双涧桥西见五峰,分明朵朵翠芙蓉。

半空绝壁开金像,百道飞泉喷玉龙。

怪石坐来斜听鸟,曲阑凭处倒看松。

平生自倚凌云笔,不愧山僧饭后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