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写怀

尘路风花,暖空晴絮。游丝剩有萦牵处。

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

细草春沙,垂杨古渡。忘机可得如鸥鹭。

平湖却也慰人心,片帆不碍烟中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写怀》由元末明初诗人王行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的画面。

首句“尘路风花,暖空晴絮”,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景象:尘土路上飘散着花瓣,暖暖的天空中飘着轻盈的雪花,仿佛是春天特有的白色花朵。这句诗通过对比“风花”与“晴絮”,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游丝剩有萦牵处”,游丝在空中轻轻缠绕,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这一句通过“游丝”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过往或难以割舍的事物的怀念与不舍。

“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诗人借“啼鹃”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鹃鸟的啼鸣声,仿佛是在催促诗人归家,但“客怀”二字则透露出诗人对远方生活的无奈与矛盾心理,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当前处境的无奈。

“细草春沙,垂杨古渡。”这两句描绘了春日渡口的景象,细草覆盖在沙地上,垂柳依依,古渡口显得格外宁静而富有诗意。这样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忘机可得如鸥鹭,平湖却也慰人心。”诗人希望像鸥鹭一样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能在平静的湖面上找到心灵的慰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理想状态的感慨。

“片帆不碍烟中树。”最后一句以“片帆”与“烟中树”为意象,描绘了一幅船行于烟雾缭绕的湖面,树影倒映其中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虽身处纷扰之中,但仍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如同那片帆不碍于烟中的树木一般。

综上所述,《踏莎行·写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收录诗词(118)

王行(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字:止仲
  • 号:淡如居士
  •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 生卒年:1331—1395

相关古诗词

一江春水.顾氏隐居

黄花翠竹临溪处。正是幽人住。不嫌拄杖破苍苔。

便道有时烟雨、也须来。隔帘尘土纷纷起。

久厌襄阳市。若能招我作西邻。

从此一溪流水、两家分。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一江春水.邹氏隐居

白云红树秋山下。一片江南画。门前流水带晴沙。

更是绕篱寒菊、正开花。如何眼厎逢佳处。

偏许幽人住。也须来此置茅茨。

莫待有人相寄、草堂资。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沁园春.春霁

昨夜园林,才听雨钩帘,满眼晴色。

浓霭旋消,淡风微飏,软絮柔丝轻织。乍翻暖翼。

傍檐新燕低无力。遍徙倚,池上画阑,云影乱澄碧。

谩道逝水飞尘,相将九十诏光,谁解分得。

况千金、清宵一刻。

花香月色两相宜,客里倦怀时自适。

几许吟啸,才情更付游人,醉边芳草,旧时南陌。

形式: 词牌: 秋霁

如梦令.惜春

一日寻芳一度。一树繁花一步。

回首又何时,流水乱红无数。春暮。春暮。

幽草绿阴庭户。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