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钓台

丈夫于世各有营,岂为公卿以身辱。

先生汉之一布衣,千古谁堪继芳躅。

我来停舟一登跳,双台杳渺林端矗。

江水沈沈彻骨清,山光霭霭有馀绿。

只此江山彼江山,严刘到今定谁属?

先生早知钓得名,拗折当年钓竿竹。

有脚但可踏青山,何必将加帝王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登钓台》由明代诗人道衡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严子陵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向往。

首句“丈夫于世各有营,岂为公卿以身辱”开篇即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认为真正的男子汉不应为了官位而牺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接着,“先生汉之一布衣,千古谁堪继芳躅”则将笔触转向了历史上的严子陵,这位汉代的隐士,以其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形象,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典范。

“我来停舟一登跳,双台杳渺林端矗”描绘了诗人亲自来到钓台,仰望那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穿越时空,与严子陵的精神世界相连接。接下来的“江水沈沈彻骨清,山光霭霭有馀绿”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严子陵隐居生活的清雅与超脱。

“只此江山彼江山,严刘到今定谁属?”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既是对严子陵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的思考,也是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最后,“先生早知钓得名,拗折当年钓竿竹。有脚但可踏青山,何必将加帝王腹”四句,不仅赞扬了严子陵的智慧与勇气,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坚定追求,以及对权力的疏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严子陵的追忆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对古代隐士精神的崇敬,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独立与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意味。

收录诗词(11)

道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杂诗(其一)

却怪年来懒更长,见人无力下绳床。

自知无德将谁傲,一任诸方唤我狂。

活竹编篱生晚翠,新茅缚枕带秋香。

鸟声啼入碧烟去,古寺遥钟散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山居杂诗(其二)

闲向颓檐昼负暄,前峰忽听落啼猿。

未离文字非心眼,欲证圆通有耳根。

翠羽每衔花入梦,好风特为我关门。

胸中一事凭谁论,将此身心报佛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山居杂诗(其三)

苍苔欲死翠光存,秋去空林冷梦魂。

竹暗小窗僧打坐,月明深壑虎敲门。

谩愁粒绝鼠无耗,应喜衣穿虱易扪。

天黯恐因霜雪至,呼童好护菊花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凿径

茅庵将已就,取径透柴门。

渐剔污泥净,平添怪石蹲。

雪埋留虎迹,雨过长苔痕。

让竹微成曲,还惊古道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